中国酒文化你知多少,关于酒的成语典故你了

大家好,这期开始我们一起来分享与中国的酒文化相关的一些器物。说到“酒”大家都不会陌生,无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三五好友聚餐还是逢年过节在家中陪长辈们来上一杯,又或是婚、丧、嫁、娶的宴席上也都离不开酒。我们现在酒的种类也非常之多,如啤酒、红酒、黄酒、白酒等等。这几期我就来和大家聊聊“酒”相关的一些事情。

无论酒的种类有多少,它的制作方式总结下来分为“酿造酒”和“蒸馏酒”。而中国酒的起源最早是“酿造酒”,“蒸馏酒”的创制要晚于酿造酒。中国人对于“酒”的起源众说纷纭;有说《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中记述:“平乐等山府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曰猿猴酒。”的“猿猴造酒”之说。再有持《战国策》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的“仪狄造酒”之说。还有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杜康造酒”之说等等。但无论持何种观点,都说明了中国酿酒很早就起源了;根据考古资料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时我们的先民就已经学会了酿酒,到了商周时期饮酒之风盛行。周代还设置了各级酒官,对酒事进行专门的管理。酒的出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渗透到国事、民俗和文化艺术等许多领域,形成了我们中国源远流长的特色“酒文化”。

而“蒸馏酒”(烧酒、白酒)起源于何时,学界有众多的讨论;有主张东汉时期四川产蒸馏酒之说的;有主张蒸馏酒唐代起源之说的等。但最终多数学者根据明代李时珍修订的元代《食物本草》记载:“烧酒,其酒始自元时。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米、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的记载和李时珍本人《本草纲目》里“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的记载,偏向于认定中国蒸馏酒起源于元代。

古代祭祀天地祖先,祈求降福消灾赐丰收,要奠酒;诸侯歃血为盟要饮酒;三军誓师远征,为壮行色,要祝酒;凯旋归来,庆功行赏,也离不开酒。我国许多民俗也都离不开酒,自古就有在三月上巳节的民俗活动,需要酒;孩子出生弥月宴请亲朋的满月酒;结婚宴请时以酒庆贺的喜酒;寿诞置酒款客用的寿酒等等。凡此种种,我国历代典章文献、诗词歌赋、甚至成语中都有酒的存在。

耳杯

“耳杯”现今很少见到了,但它在我国悠久的酒历史文化中则占有重要的地位。“耳杯”让他闻名于世的则是一个游戏“曲水流觞”。“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它源于中国古代在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来逐渐演化为三月初三日),在水边洗濯身体以除去凶疾的一种传统祭祀仪式,这种仪式称之为“祓禊仪式”。在完成这种仪式后人们三五好友聚于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漂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歌咏赋诗。正所谓“曲水邀饮处,羽觞随波泛”。而“曲水流觞”中用到的酒杯就是耳杯,也称为羽觞杯。后来东晋穆帝永和九年时,在浙江绍兴,因书圣王羲之的一场风雅盛事,使“曲水流觞”这种咏诗论文,饮酒赏景的雅俗历经千年,一直盛传不衰。这就记载于后世著名的《兰亭集序》中。

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觥筹交错”,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记载:“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觥”酒杯的一种,严格的说应该属于一种用于罚酒的储酒器;“筹”就是算筹,用于酒令的一种道具;理解为在酒桌上玩酒令是罚酒杯和筹交错散落于桌上的一种状态;那么还有一种解读就是“觥筹交错”属于酒令中的一种玩法。但无论如何说都是与饮酒息息相关。

而“画蛇添足”这则成语的故事背景也因喝酒而来。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记载:“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成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逐饮其酒。”这就是“画蛇添足”的由来。虽然画蛇添足本身与酒无关,但是故事背景也是与饮酒有关系,并且提到了一种不太常见到的酒杯“卮”。

关于酒的诗词典故还有很多,杯酒言欢、对酒当歌、杯酒释兵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等。大家还知道哪些欢迎评论哦。明天我会介绍一件大部分人没有见过全国只有三件的与酒相关的器物,大家也可以猜一猜哦(友情提示:天博二楼有一件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