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笔记1初中学习大师

白癜风病会传染吗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铁(世界卫生组织多次推荐厨具使用铁锅,补铁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2.一氧化碳(会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功能,导致人缺氧而死亡。)

一氧化碳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一氧化碳化学性质:1.有剧毒。2.有可燃性(做常见的气体燃料,燃烧生成 化碳)(表达式自己书写)3.还原性(可用于炼铁)。

3. 氢铵(物理性质: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用途:常用作化肥(氮肥))

氢铵化学性质:在较高温度下会分解,生成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水( 口出现小水珠)和 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表达式自己书写)

保存方法:密封保存在阴凉的地方,以防受热分解。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空气(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用途:1.用于制造氮肥(含氮元素且空气中含量高)2.用作灯泡填充气。3.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4.液氮用于医疗手术(低温)。

氮气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氮气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用于灭火。)

2.铁(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同时接触会生锈,食盐或者酸性物质的存在会加速铁的生锈。铁锈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疏松多孔,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能不断向内渗透,直到完全生锈)

防锈原理:隔绝氧气或水。

除锈措施:用稀 等酸性物质浸泡(生活中可以用醋浸泡)

防锈措施:1.喷涂油漆。2.涂防锈油。3.烧涂搪瓷。4.镀一层其他金属,如镀锌,镀锡,镀铬等。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材料,资源,环境,粮食,能源,医药)

我国古代化学工艺:1.青铜器的制造。2.铁的冶炼与应用。3.火药的发明。4.瓷器的烧制。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研究对象:物质。研究内容:研究物质的性质,变化,组成,结构,性质,用途。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本质区别:是否产生新物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体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等。

3.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通常是形状或者状态的改变。如酒精挥发,海水晒盐。

4.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生活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燃烧,酿酒,生锈,食物腐烂等等。

描述性质的句子通常有“易”、“能”“会”怎样怎样。如:汽油易挥发——物理性质,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XX能与X反应——化学性质。

5.化学变化时常见的现象: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通过现象,可以帮助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描述现象时,不得说出物质的名称。

6.化学变化中的能量:热能,光能,电能等。大部分释放能量,如燃烧释放出热能(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干电池放电时释放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少部分需要吸收能量,如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7.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反应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了新的物质。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空气的组成(空气由氮气(78%),氧气(21%), 化碳(0.03%),水蒸气,稀有气体(约占0.94%,包含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等组成)。

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等气体,常叫做惰性气体(性质稳定,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常用于霓虹灯的电光源等等。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原理:红磷(固体)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表达式自己书写)

(2)操作步骤:

a.在燃烧匙内加入过量的红磷(保证将氧气完全消耗),并在空气中点燃(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b.将点燃的红磷快速伸入集气瓶中(防止空气中红磷燃烧被消耗过多),并塞紧橡皮塞(保证装置不漏气)。

c.待火焰熄灭后,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把导管放入水中,打开止水夹(现象: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占集气瓶的五分之一。原因: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内压强减小。)

3.结论: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反思1: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常见原因:1.装置漏气,2.红磷不足,3.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反思2:不用木炭, 替红磷的原因(然烧后后产生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

反思3:选择替代红磷的物质所需满足的条件(1.能在空气中燃烧。2.只能消耗空气中的氧气。3.燃烧后,生成物只能是固体。)

反思4:该实验可以推测氮气具备哪些性质(不支持燃烧,本身不燃烧;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3.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如河水,海水,矿泉水,各种溶液,各种 等等)与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蒸馏水, 化碳,高锰酸钾等等)。

注意: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分,只看物质的种类有几种,和元素种类的多少没有任何联系。

4.物质由元素组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不同物质可以含有相同元素,如 化碳和水都含有氧元素,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有碳元素组成,红磷和白磷都由磷元素组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5.物质由微粒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由分子,原子和离子。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规律必须掌握)

注意:各种物质都由一定的组成和结构,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也是由碳原子构成,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结构不同,性质不同,因此,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1.金刚石能用于制造钻石(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晶体,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

2.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金刚石硬度大,自然界中硬度 。)

3.石墨用于制造铅笔笔芯(石墨为黑色质软的固体)

4.石墨能用做电池的电极(石墨是一种能导电的金属。)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实验1:铜绿(一种绿色粉末状固体)与稀 反应(无色液体)

现象:1.铜绿逐渐消失。2.产生大量气泡。3.溶液变成蓝色。

原理:铜绿与稀 反应,生成 铜,水和 化碳。(表达式自己书写)

实验2:铜绿受热分解

现象:1.绿色粉末逐渐变黑。2. 口出现小水珠。3.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原理:铜绿受热分解成氧化铜,水和 化碳。(表达式自己书写)

铜绿的组成:由铜氢碳氧四种元素组成。

铜绿的主要成分:碱式 铜

铜绿的形成条件: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 化碳同时接触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

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几个环节: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

镁条相关性质探究:

操作步骤:1.用砂纸打磨镁条,观察外观。2.用坩埚钳夹持镁条燃烧。3.燃烧时转移到 网上方,观察现象。4.将镁条放入食醋中,观察现象。

金属镁物理性质:是一种银白色,有光泽,质软,能导电的金属。

金属镁化学性质:1.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银白色的镁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表面会变暗)。2.镁条在空气中能燃烧(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表达式自己书写)。3.镁条在食醋中的变化(镁条逐渐消失,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热量。)

金属镁的用途:常用于烟花和照明弹中(利用了燃烧时发出了耀眼的白光这条性质)

补充:镁带也可以在 化碳中燃烧,燃烧后的产物是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碳颗粒。(表达式自己书写)

三、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全部靠背,别无选择)

1.元素符号(每一个元素符号,不仅表示该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表示氧元素,还表示1个氧原子。N表示氮元素,还表示一个氮原子。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某些固态非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还能表示一种物质,如Fe,不仅表示铁元素,还能表示一个铁原子,也能表示铁这种物质。)

2.物质符号(化学式),每个物质对应一个符号,每个符号表示一种物质(纯净物)。

3.化学反应表达式(能体现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的式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