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癜风是怎么回事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818/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动辄喝好几坛却不醉,那是小说家的戏剧化渲染。几坛,不要说古代的酒,就是水或者几天极轻的轻啤也没有人喝得下去。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呢?这要看是哪个古代?不管怎么说,要真正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酒的历史,以及酿造酒和蒸馏酒这两个基本概念说起。酿造酒和蒸馏酒酒,从制造的基本工艺过程,可以分为酿造酒和蒸馏酒。而在蒸馏酒发明之前的“古代”,所有酒都是酿造酒,度数都有一定限度,而这个限度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不管人类酿酒的历史如何争议,人类饮用酒的历史必然会更久远,酒极有可能是除水以外人类所饮用的第一种饮料。据最近一项研究,人类的祖先至少在万年前就发生了适应代谢酒精的一个基因突变。这是因为自然界中到处都存在天然“酒窖”。酒精是由植物来源的可发酵糖(主要是葡萄糖和麦芽糖)在酒酵母作用下分解而成:C6H12O6→2C2H5OH+2CO2而自然界中到处存在这两种酿酒原料,并且两者往往同时存在,自然而然可以产生出酒来。因此,人类最早饮用的酒必然是天然而成的。人类用来酿酒的原料包括几乎所有含糖和淀粉的植物。比如,含糖的各种水果,甘蔗,甜菜,龙舌兰(一种甜仙人掌),马铃薯等;以及玉米,黑麦,大米,大麦和小麦等各种含淀粉谷物。酒酵母来源也很广泛。据称,世界上有多种酵母菌,其中的9到10种可以产生酒精,就是酿酒用的酒酵母。而酒酵母的获取主要是使用大麦、黑麦等糊状物制作的“酒曲”来源的。由于酒酵母只能发酵可发酵糖,对于淀粉原料来说,酿酒之前还需要一个糖化,即将淀粉分解成可发酵糖的过程。这个过程依赖于淀粉酶,淀粉酶主要取自发芽的谷物。其中,大麦芽含量最高——直到今天,世界上的大麦也几乎全部用于酿造工业。总体上来说,以使用谷物酿酒来说,首先需要将谷物捣碎,加水研磨;然后在一定温度下将入麦芽浆,将淀粉糖化成葡萄糖和麦芽糖为主的可发酵糖;再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加入酿酒酵母进行发酵,产生酒精,生成含酒精的混合物,就是所谓的酒醪。酒醪,去除酒糟,进行澄清后可以获得仍有些浑浊的酿造酒,因而人们也常称为“浊酒”。这就是在蒸馏技术用于制酒,即蒸馏酒发明之前古人的酿造酒。其中,各个环节都对最终酿出酒的酒精浓度产生影响。比如,谷物粉碎腐熟程度,谷物淀粉的糖化率尤为关键——其中最关键的加入的淀粉酶的含量和活性,和时间。要知道,古人并非一直知道大麦芽中淀粉酶含量最高(最高可达其他谷物的10倍)。然后,所使用的酒酵母的发酵效率——要知道,这个差别是巨大的,在古代酒曲制作是各家最为密不外传之秘的原因就在于此;以及包括发酵的环境条件,比如有没有可以抑制酒酵母活性的杂菌,温度,发酵时间等等,等等,都会明显影响最终酿制出酒的酒精浓度。据认为,在各种条件都非常好的情况下,古代(现代技术不止于此)酿造酒最高的酒精浓度可以到达7%到9%。也就是说,在蒸馏酒出现之前,古代的酒最高酒精度数不会超过9%。蒸馏酒出现的时间蒸馏酒的原理是基于乙醇与水之间沸点差,将酿造酒加热到高于78.5℃但低于℃的温度获得蒸汽,然后冷凝就能得到更高酒精浓度的溶液。根据不同条件,可获得蒸馏酒的浓度介于30%到%之间。那么蒸馏酒是何时出现的呢?有些人将考古出土的蒸酒器的年代说成蒸馏酒出现的年代,是错误的。据考证我国和南亚地区,早在公元前数百年就有蒸馏器存在,在欧洲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也同样有蒸馏技术的记载,却一直没有蒸馏酒的记载,世界上蒸馏酒的出现却要晚得多。在我国,蒸馏酒可能出现在元代。一个被广泛引用的记载是,元代文学家许有壬《咏酒露次解恕斋韵》中将蒸馏酒称为“酒露”:“世以水火鼎,炼酒取露气烈而清。”就是说,我国最早的蒸馏酒被称为“酒露”,到了清代也有“汗酒”的称呼。在欧洲,大规模蒸馏酒的生产出现在年代,是荷兰人为了节省贸易船舶的空间,增加货物价值而将白兰地蒸馏,到达目的地后再加水兑回“葡萄酒”的一种手段。由于人们很快爱上了这种烈性白兰地,蒸馏酒才在欧洲流行开来。总之,在我国元代之前的古代,还没有蒸馏酒技术,那时的酒最高酒精浓度不会超过9%。现在1斤53度“高度酒”相当于元代之前至少5到8斤浊酒。1斤53度的白酒含酒精克,一个体重70公斤的人空腹快速喝下,酒精血液浓度最高可达0.3%,是轻度醉酒(醉驾标准0.08%)的接近3倍;即使是中度醉酒也可达2倍。如果是先吃一些东西,然后边吃边慢慢喝,血液最高酒精浓度可以减半,即一般人喝半斤53度白酒可以喝出轻中度醉酒。这样,在古代,一个成年人空腹快速喝2到3斤“浊酒”,差不多喝下50到75克酒精,就可以喝出血液酒精浓度0.08%到0.10%的轻度醉酒。但是,如果先吃再慢慢喝,那么,至少5、6斤浊酒才能喝醉;要大醉的话,需要差不多要8到10斤浊酒。至于酒量特别大的古人,像小说中武松的海量人设,艺术夸张一点写,论坛喝酒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