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气体制备为载体的定性考查1

以气体制备为载体的定性考查

1.实验室快速制取气体时,经常用这种“固+液”反应的简易装置制备。已知a为液体药品、b为固体药品,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2.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装置测定一定质量的Na2O和Na2O2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分数

B.用乙装置除去CH4中的少量H2S

C.用丙装置加热硫酸铜晶体制备无水硫酸铜

D.用丁装置制取并收集少量氯气

3.用下图装置探究Cl2的漂白原理,其中红纸①是干燥的,红纸②~④分别用下表中的试剂润湿。向中心Ca(ClO2)2粉末上滴加几滴盐酸,产生大量黄绿色气体,红纸变化如下:

红纸编号

试剂

红纸变化

-

不褪色

蒸馏水

逐渐褪色

饱和食盐水

几乎不褪色

NaHCO3溶液调至中性(pH=7)

快速褪色

已知酸性:H2CO3HClOHCO3-,下列对于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对比①②的现象,说明红纸褪色涉及的反应是Cl2+H2OHCl+HClO

B.对比②③的现象,说明能使红纸褪色的微粒是HClO

C.对比②④的现象,说明能使红纸褪色的微粒一定不是H+

D.对比②③④的现象,说明c(HClO)越大,漂白效果越好

4.二氯化二硫(S2Cl2,沸点.1℃)是一种黄红色液体,溶于CCl4、二硫化碳等,遇水分解为硫、二氧化硫、氯化氢,超过℃开始分解。可由二硫化碳(沸点46.5℃)与Cl2在95~℃制备,同时有CCl4(沸点76.8℃)生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仪器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⑥中依次盛放浓硫酸、无水CaCl2

B.实验中需用酒精灯对④进行直接加热

C.⑤中冷却水流的方向应为上口进、下口出

D.用减压分馏法从④中所得液体分离出S2Cl2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检验该条件下铁发生了吸氧腐蚀

B.用装置乙制取并收集少量SO2气体

C.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D.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0.01mol·L-1Na2CO3溶液的pH

7.用如图装置探究Cl2和NO2在NaOH溶液中的反应。通入适当比例的C12和NO2,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l2+2NO2+4NaOH=2NaNO3+2NaCl+2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室中可用Cu与1mol·L-1的硝酸制备二氧化氮气体

B.装置II中的玻璃管起到平衡气压作用,可将多余气体直接排出

C.由该反应可知氧化性顺序:NO2>NaNO3

D.通过观察装置I、III中的气泡的快慢控制C12和NO2的通入量

9.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混合气体含CO2和SO2

将气体依次通过品红溶液、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澄清石灰水

B

中和热的测定

为保证盐酸充分反应,把等体积、浓度稍大的NaOH溶液分多次加入盐酸中

C

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往水解后的溶液先加入NaOH溶液,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D

证明金属性:FeCu

将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插入浓硝酸中,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A.AB.BC.CD.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如右图所示的方法排出酸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B.利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以区别乙醇溶液和甘油溶液

C.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

D.用精密pH试纸测得某NaClO溶液的pH为8.5

11.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新型非氯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上制备K2FeO4的方法:向KOH溶液中通入氯气,然后再加入Fe(NO3)3溶液:

①Cl2+KOH→KCl+KClO+KClO3+H2O(未配平);

②2Fe(NO3)3+3KClO+10KOH=2K2FeO4+6KNO3+3KCl+5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2FeO4在消毒杀菌过程中还可以净水

B.若反应①中n(ClO-):n(ClO3-)=5:1,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

C.反应①中每消耗4molKOH,吸收44.8LCl2

D.若反应①的氧化产物只有KClO,则得到0.2molK2FeO4时最少消耗0.3molCl2

12.利用下列药品制备对应的气体,不能选用如图所示装置的是

A.浓氨水、生石灰(NH3)

B.98%硫酸、饱和亚硫酸钠溶液(SO2)

C.锌粒、稀硫酸(H2)

D.二氧化锰,浓盐酸(Cl2)

参考答案

1.

D

A.浓氨水与生石灰可以快速反应生成氨气,故A正确;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快速反应生成氧气,故B正确;

C.氯酸钾与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和氯化钾,故C正确;

D.石灰石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属于微溶物,附着在石灰石表面,隔绝了硫酸与碳酸钙的接触,反应停止,不能得到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D错误;

故选D。

2.

C

A.只有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O2,图中装置可测定O2的体积,因此可测定一定质量的Na2O和Na2O2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分数,A正确;

B.H2S与NaOH反应产生可溶性物质,而CH4不能反应,图中导气管长进短出,可以达到洗气除杂分离的目的,B正确;

C.加热固体应该在坩埚中进行,不能选蒸发装置,C错误;

D.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用饱和食盐水可除去杂质HCl,由于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因此可以使用向上排空气的方法收集;由于氯气能够与NaOH溶液,所以可以使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图中装置可制取并收集少量氯气,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3.

B

A.①中干燥的红纸不褪色,②中湿润的红纸褪色,说明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涉及的反应是Cl2+H2OHCl+HClO,故A正确;

B.②中湿润的红纸褪色,③中浸泡在饱和食盐水中的红纸不褪色,说明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几乎没有溶解,不能说明使红纸褪色的微粒是HClO,故B错误;

C.②中湿润的红纸逐渐褪色,Cl2+H2OHCl+HClO,溶液下酸性,④中NaHCO3溶液调至中性(pH=7),红纸快速褪色,说明能使红纸褪色的微粒一定不是H+,故C正确;

D.④中c(HClO)最大,红纸快速褪色,②中c(HClO)其次,红纸逐渐褪色,③中c(HClO)最小,红纸几乎不褪色,说明c(HClO)越大,漂白效果越好,故D正确;

故选B。

4.

D

由实验装置可知:①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备氯气,②中饱和食盐水可除去HCl,③中浓硫酸干燥氯气,④中二硫化碳(沸点46.5℃)与Cl2在95~℃制备S2Cl2,⑤中冷凝回流,冷凝水下进上出,⑥吸收氯气,防止尾气中的氯气污染空气,同时可以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装置,用碱性的干燥剂,以此来解答。

A.由上述分析可知,③⑥中依次盛放浓硫酸、碱石灰,无水CaCl2不能吸收氯气,A错误;

B.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上石棉网,且为控制温度,最好水浴加热,B错误;

C.实验过程中⑤冷凝回流的主要物质是四氯化碳,⑤中冷却水流的方向应为下口进、上口出,冷凝效果好,C错误;

D.二氯化二硫(S2Cl2,沸点.1℃)沸点较高,可以用减压分馏法从④中所得液体分离出S2Cl2,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5.

A

A.装置甲中铁粉和碳粉与溶解了氧气的氯化钠溶液形成了原电池,铁是负极,碳是正极,负极铁失电子被腐蚀,正极氧气得电子被消耗,装置中压强减小,导管中红墨水的液注会上升,故能检验该条件下铁发生了吸氧腐蚀,故A正确;

B.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需要加热,该装置没加热,故B错误;

C.饱和NaHCO3溶液也能吸收Cl2,且HCl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应该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Cl2中的少量HCl,故C错误;

D.用pH试纸测量0.01mol·L-1Na2CO3溶液的pH,试纸不能湿润,否则相当于稀释溶液,使测得结果不准确,故D错误;

答案选A。

6.

C

A.SiO2不与H2O反应,故不选A;

B.Fe与稀HCl反应得到FeCl2,故不选B;

C.H2S与足量氧气反应生成SO2,SO2与氧气反应生成SO3,SO3与H2O反应生成H2SO4,故选C;

D.NO不能与NaOH反应,故不选D;

选C。

7.

D

A.实验室中用Cu与1mol·L-1的硝酸反应,1mol·L-1的硝酸是稀硝酸只能生成NO,得不到二氧化氮气体,制备二氧化氮应该用浓硝酸,故A错误;

B.装置II中的玻璃管起到平衡气压作用,但Cl2和NO2都是有毒气体,需要使用完全处理装置,不能直接排放,故B错误;

C.该反应Cl2+2NO2+4NaOH=2NaNO3+2NaCl+2H2O中Cl2是氧化剂,NO2是还原剂,NaNO3是氧化产物,故只能得出氧化性顺序Cl2>NO2、Cl2>NaNO3,但不能得出NO2>NaNO3,故C错误;

D.由于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故可以通过观察装置I、Ⅲ中的气泡的快慢控制Cl2和NO2的通入量,故D正确;

答案为D。

8.

B

A.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用饱和的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水解,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故A错误;

B.HCl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应长导管进气收集,由于HCl极易溶于水,为了防倒吸,尾气吸收时导气管插入CCl4层,故B正确;

C.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即

Δ

NH4Cl===NH3↑+HCl↑,在试管口又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即NH3+HCl=NH4Cl,不能用来制备氨气,故C错误;

D.实验室制乙烯应加热到℃,装置图缺少温度计,无法控制反应温度,温度在℃时乙醇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故D错误;

答案为B。

9.

A

A.品红检验二氧化硫,足量酸性高锰酸钾除掉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已除尽,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A正确;

B.为了保温氢氧化钠溶液应一次性倒入,B错误;

C.没有检验淀粉,不能判断淀粉是否水解完全,C错误;

D.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铜作负极,不能证明铁与铜的金属性,D错误;

故选A。

10.

B

A.酸式滴定管排气泡方法为:将酸式滴定管稍稍倾斜,迅速打开活塞,气泡随溶液的流出而被排出,图中所示为碱式滴定管排气泡的方法,A错误;

B.甘油能与新制氢氧化铜生成绛蓝色溶液,而乙醇不会与之反应,故可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区别乙醇溶液和甘油溶液,B正确;

C.实验室不可以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又很快生成氯化铵,应用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固体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C错误;

D.NaClO溶液有强氧化性,NaClO水解生成的HClO能漂白pH试纸,故不能用精密pH试纸测NaClO溶液的pH,D错误;

故答案选B。

11.

C

A.K2FeO4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微生物氧化,因而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其得到电子后生成的还原产物Fe3+可发生水解作用产生Fe(OH)3胶体,胶体表面积大吸附作用强,因此还具有净水作用,A正确;

B.若反应①中n(ClO-):n()=5:1,假设产生KClO3是1mol,则KClO为5mol,则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e-)=5mol×1+1mol×5=10mol,则根据电子守恒可知产生KCl的物质的量是10mol,起氧化剂Cl的物质的量是10mol,起还原剂作用的Cl的物质的量是(5+1)mol=6mol,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mol:6mol=5:3,B正确;

C.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Cl2+16KOH→10KCl+5KClO+KClO3+8H2O,根据方程式可知:每反应消耗1molCl2,同时会消耗2molKOH,则消耗4molKOH,同时反应掉2molCl2,但由于缺少外界条件,因此不能确定Cl2的体积大小,C错误;

D.根据反应②可知:每反应产生0.2molK2FeO4时,会消耗0.3molNaClO,若反应①的氧化产物只有KClO,该反应方程式为:Cl2+2KOH=KCl+KClO+H2O,可知产生0.3molKClO,需消耗0.3molCl2,故得到0.2molK2FeO4时最少消耗0.3molCl2,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2.

D

A.水与生石灰反应放热,且能生成碱,降低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能制备NH3,A与题意不符;

B.98%硫酸溶于水放热,且亚硫酸钠溶液与硫酸反应可以快速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可制备SO2,B与题意不符;

C.锌粒、稀硫酸不需加热,可制备H2,C与题意不符;

D.二氧化锰与浓盐酸需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备Cl2,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6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