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12.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气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
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壶内酒精受热气化从喷口喷出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D.此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13.用Y形管或Y形导管完成以下实验.
(1)图1中Y形管左侧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右侧管中加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
(2)图2中Y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结论: ;若把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3),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两石蕊试纸均湿润,可观察到b管中试纸变色比a管明显,原因:.
14.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a中的气体是氢气
B.试管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5.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的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
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6.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D.a管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17.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⑴小刚利用图①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所收集的气体为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组成的。
⑵小刚为了净化收集到的雨水,自制了一个如图②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
⑶矿泉水、蒸馏水、自来水和净化后的雨水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水”,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学习探究小组用水电解器电解水,测定两管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下:
请回答:
(1)写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但电解开始阶段两管气体的体积比不符合理论比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第________分钟起管(A)和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非常接近理论比值。
(4)电解水不是最理想的制取大量氢气的方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一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种类
A.①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③⑤D.①④⑥
20.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固体表面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下图所示)。符合上述反应过程的顺序是()
A.⑤④①③②B.④⑤①②③C.⑤④①②③D.④⑤①③②
11A
A、①是水蒸气状态,③是冰的状态,故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正确;
B、在状态①时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状态②,错误;
C、状态③的水分子在固定的位置震动,错误;
D、①→②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错误;
12C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故A正确;
B、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B正确;
C、蒸发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
D、蒸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燃烧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所以此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C。
13(1)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分子的不断运动;
(2)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无明显变化;H2O+CO2=H2CO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主要从b管中通过.
(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且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从微观上来理解就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答案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分子的不断运动;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另外,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位于下方的b管中试纸变色比a管明显,故答案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无明显变化;H2O+CO2=H2CO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主要从b管中通过。
14C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由图可知a试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应是氢气,b试管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应是氧气,且两者的体积比为2:1,而不是质量比为2:1。故选C。
15C
A、由于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故A说法正确;
B、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可知,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故B说法正确;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具有可燃性,气体被点燃,b管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具有助燃性,使燃着的木条燃的更旺,故C说法错误;
D、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D说法正确。
16A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选项说法错误。
D、a试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不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故选项说法错误。
17(1)氢气氢氧元素
(2)过滤作用
(3)蒸馏水
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即正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此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简易净水器中的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对水起过滤作用,主要是除去雨水中的固体杂质;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因此在矿泉水、蒸馏水、自来水和净化后的雨水中,只有蒸馏水为纯净物。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管上产生的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管上产生的氧气体积比理论上应为2:1,但在实际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比却大于2:1,即实际收集到的氧气要比理论值少。针对这一实验现象展开思考,在实验装置密封,读数正确的情况下,就应该从其他方面来进行分析,如开始阶段产生的少量氢气和氧气溶解在水中且未达到饱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或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能够与电极发生氧化反应而消耗等。根据表中数据易知,从第4分钟开始管(A)和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已接近理论比值,从实用角度看,电解水不是最理想的制取大量氢气的方法,理由是:消耗电能太高(或者消耗能量太大)。
19B
解: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其它物质的过程,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变化,故物质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而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分子个数可能改变。故选B。
20C
解:催化剂在起作用时需要一定的温度,开始时催化剂还没起作用,氮分子和氢分子在无规则运动,物质要在催化剂表面反应,所以催化剂在起作用时,氢分子和氮分子有序的排列在催化剂表面,反应过程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所以分子先断键形成原子,然后氢原子和氮原子结合成氨分子附着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结束后脱离催化剂表面形成自由移动的氨气分子,从而完成反应。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