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第一天,今天你出去撒欢了吗?不管是公园还是植物园,漫天飞舞的泡泡一定是必不能少的童年回忆。看着别人吹的泡泡,着实有一丢丢心动,于是回家潜心研究,制作了这篇完美泡泡攻略,再去公园,我一定是广场上最亮的仔!完美泡泡第一步:理论基础很重要!吹过泡泡的人应该知道,如果嘴巴吹出的气很小,液膜只会微微的变型,并不会产生泡泡。但随着吹出的气越来越多,圆圆的泡泡就会飞出来了。这是因为每一个泡泡的产生,都有两种力量在起作用。一个是液膜的表面张力,一个是吹气产生的气流压力。当你朝着液膜吹气时,气流会使液膜形成凹陷,液膜的表面积随着气流的进入慢慢变大。表面张力为了抗拒这种变化,会像被拉开的弹簧一样,竭力把液膜拉回到初始的平滑状态。作为唯一施加的外力,气流不甘心努力就此白费,不断的施加压力。当其施加的压力大到足以使液膜凹陷为半球状时,液膜就会彻底挣脱表面张力的束缚,形成一个完整的泡泡。如果你用舌头舔一下上嘴唇,然后慢慢脱离,也会有泡泡产生,只不过马上就会破掉,不如肥皂泡持久。这是因为,普通水的表面张力很大,产生气泡后,水膜被自身向内收缩的张力控制,立即就破灭了。就好像一个气球,你吹一口气它变大了,但放开后,气球又立即靠自身收缩的力量缩回去了。只不过,水泡在缩回去的过程中就被拉破了。换成肥皂水或者其他洗涤用品(洗发水、沐浴露、洗洁精这些)后,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它们都含有一种神奇的物质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水和空气之间的表面张力。气泡受到的张力作用小,水膜就不容易炸掉,膨胀起来就是满满童年回忆的泡泡了。 完美泡泡第二步:我就是不一样的形状!横着吹、竖着吹、躺着吹,不管怎么吹,出来的泡泡总是一个“球”。怎样成为人群中最亮的仔呢?吹个方形泡泡能提高你的回头率!这就需要拿出一样神器——立方体框架。把框架侵入泡泡水中再拿出来,框架是什么形状,泡泡就是什么形状。小手儿轻轻一抖,泡泡又变化了,由一个泡泡变成了不同形状的组合泡。这是为什么呢?经常跑步的人知道,要想跑得久一些,速度就要放慢。这是因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为了维持最稳定的状态,都会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泡也一样,无论肥皂泡的初始形状是什么,它总是试图变回球形,因为在同等体积下,球形具有最小的表面积,维持球形结构所需要的能量是最少的。如果一个肥皂泡在静止空气中下沉,它会比雨滴更加接近球形。所以,当肥皂膜附着在框架表面时,为了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薄膜的面积会尽量缩小,这种中间有一个方形泡泡的状态,就是附在立方体框架上泡泡膜面积最小的时候。其实泡泡膜在不同形状的框架当中,也能以不同形状出现在大家面前。有了方形泡泡,可看到别人的巨型泡泡也想要怎么办? 完美泡泡第三步:不求最圆,但求最大!要吹出巨型泡泡,一看配方,二看气流。一位英国牛人就曾经创造了两项吹泡泡的世界记录,先是成功地将50人放置在他吹的一个泡泡里,后来又创造了66人的记录。他就有自己的独门泡泡水配方。图片来源于网络一般来说,泡泡水有以下成分:去离子水、表面活性剂、甘油、聚合物、pH调节剂。为什么要强调用去离子水?去离子水没有杂质,可以让表面活性剂发挥最好的性能。(其实就是多次蒸馏的水)pH调节剂主要是泡打粉、柠檬酸等,可以让泡泡更容易闭合,并且延长泡泡的寿命。甘油同样有着降低水的蒸发速率,延长泡泡时间的作用。聚合物不仅能让泡泡膜变厚,还可以减缓泡泡膜水分蒸发的作用,使泡泡延展开来后更不容易破裂,维持更长的时间。常见的有瓜尔豆胶、聚乙烯醇(PVA,胶水中的就是它)等。叮咚!五一假期到了,你的四种家庭泡泡水配方已送达:1、1份洗洁精+3份水+糖一小匙,阴暗处过夜后使用。(糖水可以加强泡泡强度,降低水的张力,但是同时也会加重泡泡重量,所以比列要掌握好。)2、2份洗涤剂(洗洁精或洗发水)+6份水+1~4份的甘油。(甘油买不到的话,可到药店里买“开塞露”,每支含甘油52.8-58.3%。)3、4份水+1份胶水+2份洗涤灵+2份洗手液。4、60毫升婴儿洗发水+毫升水+3汤匙糖浆。泡泡水已就位,此刻的你兴致勃勃准备开始吹大泡泡了。然而,不管你的肺活量有多大,能吹多久,泡泡却最多不过西瓜大小。怎么办呢?这就需要自制一个吹泡泡神器了。找两根废弃的竹竿,在两个竹竿之间用线绑出一个钝角三角形,而这个钝角三角形的最下面,还要绑一个有点重量的螺母。就像这样来源:SoapBubbleWiki将制作好的竹竿泡在泡泡水中,然后再拿起来,撑开竹竿然后向后走。大自然缓慢而轻柔的风就会注入到泡泡中,把泡泡越撑越大,一个2米-3米的大泡泡就这样出来了。来源:SoapBubbleWiki好了,攻略已就位,赶快行动起来,拿着你的独家配方、自制神器,傲立广场吧!参考资料:《炫彩泡泡的光魔法》《多彩斑斓诚可爱》中科院物理所《为什么你自制的泡泡水总是吹不出泡泡?因为你少了这份独门秘方》创作:中国科技馆新媒体团队审核:罗会仟新媒体团队特邀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