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条”发布之后不久,“行程码”在今天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抗疫新局面下,抗原试剂和感冒药卖断货的同时,黄桃罐头竟然也卖疯了!厂家和专家们辟谣说黄桃无药效,网友则说:没药效但有魔力!其实,黄桃罐头真正的作用是带来心理安慰。说到能充当精神安慰剂的神物,“酒”必须有姓名。
长期以来中国民间流行一个观点:适量饮酒有益健康。
对此酣客深表赞同,创始人老王甚至曾在疫情初期鼓励小伙伴们积极适量地小酌,鼓舞士气。他特别强调:“在中国,99%的人都是酒盲:要么喝错了酒(勾兑酒:香精、酒精等),要么喝错了量,要么喝错了方法。”
适量喝酒有益健康?是的疫情初期,网上曾广泛流传“适量喝酒能防新冠病毒”的说法,很快就有专家出来辟谣。这其实源于公众对李兰娟院士“75%酒精能够杀灭冠状病毒”这一科普信息的误读。那到底该不该喝酒?该喝多少?对此,酣客有话说。
喝酒这件事因人而异,有些人对酒精过敏,或者患有需要禁酒的疾病,当然不能喝酒,这是前提。
喝酒不能防治新冠病毒,但不可否认的是,饮酒已被证实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好处。无论是从中医还是现代科学来看,“适量饮酒有益于健康”的说法都有广泛的依据。
《本草纲目》云:“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这段话讲了适量饮酒的好处:“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也讲了过量酒的害处“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李时珍更是在书中写道:“过饮不节,杀人顷刻”。
古时,酒被视为有药用价值,常用于制备药酒、防疫、消毒。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有“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的观点。此外,《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齐民要术》《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均将酒作为重要方略,并附录了多种酒方。历史上,缺乏医用酒精时,高度白酒常被用来杀毒。
《美国医学杂志》上发表过一篇研究文章,作者汇总了多达11.2万参与者的健康信息后总结出,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度饮酒,锻炼,饮食健康且不吸烟)与更长的预期寿命有关。哈佛大学营养与研究副教授孙琦也认为,“根据人类数据和长期研究,适度饮酒是一种降低患心脏病,糖尿病的风险,并且可以增强认知功能。”
第三,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向往,适量饮酒是一种享受。说到底,酒精对人体利和弊都有,而且适量喝酒和“酗酒”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健康饮酒要喝白酒,喝白酒要选酱酒酣客君丰创始人王为指出,全世界最好的酒是中国的白酒,无论是“82年的拉菲”还是高贵的威士忌、奔放的伏特加,从健康的角度都不能与之匹敌。中国白酒酿酒原料的成本最高,其最独特的地方在于用了酒曲,富含大量微生物,与国外的蒸馏酒有本质的不同。
酒≠酒精。白酒对于人体的作用与酒精不能同日而语,白酒中多种成分同时存在,其配伍犹如中草药汤剂。白酒中含有乙醇等有害物质,但这些物质属于低沸点易挥发有机物,会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而挥发掉,所以传统白酒都有贮存期。酒的贮存不但能让有害物挥发,也能让酒的味道更醇厚。早已有研究证明,白酒中除了乙醇,还有酯类、有机酸、酚类化合物、吡嗪类成分、萜烯类物质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白酒中的酱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是中国传统白酒中的王者,酒体中含有超过种活性物质,例如所含的酚类化合物,是其它类型白酒的到4倍,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酣客推荐:健康饮酒,必须喝好酒被很多爱酒人推崇的酣客酱酒,就是采用中国传统“坤沙”法酿造的优质白酒代表之一,%纯粮酿造,酿造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非自然发酵产生的化学添加剂,至少经过5年的窖藏才会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酣客温馨提醒:健康饮酒,每日饮酒量不超过自身体重千分之一
酒不能治新冠病毒,但能养心怡情。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掌握“度”才是关键。
跑步很好,但跑到膝盖受损就不好;人参鹿茸都是好东西,但不能当饭吃。喝酒同样要有“度”,不酗酒,不醉酒,“花开半赏,酒饮微醺”,适量饮酒有宜健康,长期过量饮酒,则会损害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相当于8%vol白酒75克(1.5两)。如果是52%vol高度白酒,不能超过一两。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毫升,或葡萄酒毫升,或8度白酒50克(1两)。孕妇和儿童少年应禁止喝酒。
在此建议的基础上,酣客从更精微的角度提个醒:健康饮酒,以天为单位,不超过体重的千分之一。而且要以口为单位小口喝,一杯喝三口以上,一两酒不妨分50口喝,慢慢喝。
必须强调的是,“可适量饮酒”系生活建议,并非治疗建议,一定要量力而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