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国联证券,陈梦瑶)
1苏皖产区自然人文基础:得天独厚,底蕴深厚
1.1白酒历史溯源——诞生于元盛于清
白酒诞生于元代。中国传统酒文化其实通常是指黄酒、米酒,而按照目前主流观点,白酒始于元代,距今共计约-年历史。作于年的元代文献《饮膳正要》开始出现了蒸馏酒及蒸馏器的记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之”。据史料称,元朝时期,蒙古军西征后将蒸馏技术带回了东亚,从此白酒正式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白酒崛起于明清。最初,白酒在习惯饮用低度黄酒的汉人士大夫阶层中传播非常有限。而白酒对于黄酒地位的逆袭,主要得益于白酒及其主要原料作物高粱的固有优势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凸显。白酒具有经济性更佳、度数高更易醉、醒酒后不上头、储存时间久等优点,而高粱相对其他作物更易种植(耐旱/耐涝/耐盐碱/耐贫瘠)、不宜直接食用、出酒率更高、酒质精良。
明清时期,“小冰期”气候、粮产不足、战乱频发、经济破败,高粱产量比重提升,在很多农业大省均跃居粮食作物前三;而黄酒也因费粮和低度而逐步被白酒取代。另外,相较黄酒、米酒,白酒储存期长,便于酿酒落后地区居民储藏。清乾隆初年,甘肃巡抚德沛称“北五省民风朴素,惟镇市集始黄酒,其僻壤穷陬,凡于婚丧礼仪,无一非尽用烧酒(白酒)者”。乾隆后期,北方白酒产量快速增加,已超黄酒,史称“且通邑大都,车载烧酒(白酒)贩卖者,正不可计数”。白酒鼎盛于现代。清末以后,社会动荡、粮食稀缺等情况加剧,白酒与黄酒等之间的差距继续拉大;新中国成立后,白酒真正成为社会主流。生产方面,建国后,许多地区在私人白酒作坊基础上相继成立地方国营酒厂,逐渐向规模化工业企业转变,酿造工艺也不断提升。年,为了解决粮食短缺下人们的饮酒需求,有关部门从前苏联引进了食用酒精勾兑法,此法耗粮少、出酒率高,进一步巩固了白酒地位。品牌方面,年开始进行全国名酒评选,这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当前白酒产业格局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下规模受限的情况被打破,白酒市场大小品牌如雨后春笋,白酒产业快速走向了体系化、现代化和工业化。
直至今天,白酒已成为中国酒代名词。年,中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酿酒总产量.85万千升,同比增长3.95%;销售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14.35%;利润总额.33亿元,同比增长30.86%。其中,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完成万千升,同比下降0.6%;销售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18.6%;利润总额完成亿元,同比增长33%。在酿酒产业中,白酒以13.2%的产量份额,占据酒类总销售收入69.5%,总利润87.3%。
1.2白酒产区条件——得天独厚方成酒
中国白酒以纯粮固态发酵为主,独特的酿造工艺对产区环境有严苛的要求。因此以地理视角观察白酒版图时,我们会发现白酒产区分布并不均匀而呈现出集中的规律,尤其是同一香型、口感相近的白酒往往位于同一产区。众名优白酒大多处于漠河-腾冲一线以东,又以长江流域川贵地区和黄淮流域的豫皖苏地区最多,全国各地白酒产区可划分为东北产区(黑吉辽)、华北产区(京津冀晋)、西北产区(陕甘宁新)、川贵产区、两湖产区(湘鄂赣)、苏皖产区。
现全国共计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华北(京冀晋)、苏皖、湖南、川贵和西北(甘青新)五大区域。其中苏皖和川贵地区的白酒上市公司尤为集中,数量分别为6家和5家。
黄金纬度带内、盆地与湿地一般为适宜酿酒的环境。地理位置决定气候条件基础,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雨水等。我国幅员辽阔,纬度跨度大,气候复杂,而白酒生产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夏季气温不高于40度、冬季不低于零下15度、无霜期较长,这样有利于产好酒、多产酒。根据全球和国内范围考证,北纬30°被称为“黄金酿酒带”,而北纬27°-37°也集中了我国三分之二的白酒厂家。该地带温差较小,雨水分布均匀,无霜期平均天以上,微生物种类多,较利于白酒生产。地形地貌则会影响局部气候和水土条件,在低纬度、低海拔地区,山系包围成的盆地或水系包围成的湿地所在地周围多见酒厂。典型案例如四川盆地、洪泽湖湿地,因湿度高而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温差较小,形成局部气候,微生物分布较多,形成理想的酿酒场地。
1.3苏皖产区自然基因——唯有苏皖酿绵和
苏皖产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良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天然的发酵容器,也成就了苏皖白酒绵和的口感特质。江苏简称“苏”,繁体为“蘇”,“草、水、鱼、禾”象征江苏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与江苏紧邻的安徽在自然条件上与江苏极其相似。
苏皖产区内最具代表性的产地分别是江苏省宿迁市与安徽省亳州市,两者都处于黄金酿酒带,同时因特殊地貌而湿度较高。宿迁孕育了洋河酒、双沟酒,而亳州则诞生了古井贡酒、高炉家酒等。宿迁有“中国白酒之都”称号,是“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还与苏格兰威士忌产区、法国干邑白兰地产区并称为“世界三大湿地名酒产区”。宿迁75万亩洪泽湖湿地形成了高湿度的天然氧吧,保证了水土的上佳、微生物的多样性与数量,赋予白酒绵柔的基础。亳州市被誉为“华夏酒源”,同时是“中药之都”和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地,土肥水美、粮丰物阜,其中古井镇更是地处涡河之湾、洪河河套,“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经水系围绕,形成类似盆地和湿地的高湿度环境,年降雨显著高于周围地域。
1.4苏皖产区文化基础——苏皖好酒美名扬
苏皖地区同属华夏文化的楚地吴越文化区,也是中国南北文化变迁交界之地,素来享誉于人文荟萃。苏皖酿酒历史十分悠久,其中尤以宿迁为最,其双沟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里曾先后生活着约1万年前的“双沟醉猿”与约4-5万年前的人类祖先“下草湾人”。年5月,中外百余名国际地球科学家云集醉猿故里,对双沟地区地形地貌及酿酒历史进行了详细的科考,论证得出双沟地区是“最具天然酿酒环境和自然酒起源的地方”。探寻苏皖产区知名酒企的历史,其厚重的人文积累充分反映了苏皖产区在中国酿酒历史上的领先地位。近现代以来,苏皖白酒企业同样享誉众多。苏皖产区仍在继续谱写历史,而过往的光辉直至今日也依然闪耀,这些历史文化积淀是酒企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2苏皖产区历程启示:多维度展露竞争能力
2.1历程中苏酒引领发展,徽酒竞争更替
-年——白酒行业整理起步,苏皖评比屡获大奖
建国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生产活动逐渐恢复,各地国营酒厂相继成立,白酒产业从家庭作坊迈向工业化发展的“新时代”。新中国物资短缺,而造酒耗粮多,为解决计划经济下减耗增产难题,于是国家指导进行技术改造研究,茅台、汾酒等头部酒企也进行试点项目。白酒利税占国家税收比重很大,从年到年,全国白酒产量从10.8万千升增长到.7万千升,CAGR9.3%,增长了12倍。苏皖产区也在计划经济下按部就班前行,各地政府联合本地知名槽坊建立了诸多国营酒厂。凭借白酒品质,于年和年举办的第二次、第三次全国评酒会上,古井贡酒两获“中国名酒”称号(共计获得四次),洋河大曲也在第三次评酒会上荣膺“中国名酒”(共计获得三次,另双沟大曲共计获得两次),在全国其他评比中,苏皖各大白酒也频现榜中。这为八九十年代的市场拓展提供了品质和口碑的保证,也为苏皖白酒品牌长期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年——行业步入市场化初期,苏皖白酒名利双收
年,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国内粮食供给快速增加,甚至一度粮食过剩,酿酒成为消化粮食的一大出路。年,在许多商品出现计划市场“双轨制”的背景下,政府开始改革酿酒业,核心是不再对酒企调拨粮食,也放开生产指标配额管理,且为了弥补市场价格体系下酒厂采购成本的上升,将白酒税率从60%降到30%。这掀起了名酒产能扩张浪潮。自年到年,全国白酒产量从.7万千升增至.5万千升,CAGR达12.5%。苏皖白酒畅销全国甚至销至海外,同时带头扩产。20世纪80年代,江苏白酒形成“三沟一河”鲜明的品牌效应,全国市场拓展表现突出,多年延续增长势头。其中,尤以洋河为最,品牌上,三连获评“中国名酒”;生产上,年洋河酒厂以吨产量位列全国第一;销售上,产品远销全国及海外,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酒之一。洋河成为行业“教科书”,多次举办全国白酒培训班,业内掀起学习洋河热潮。双沟次之,连获两次“中国名酒”,并凭借39°双沟特液在日本和东南亚等地热销。
-年——行业首次调整,苏酒陷入低迷,皖酒成市场化领军
年7月,出于调节生产、打击黑市、增加财政收入、缓解供求矛盾等目的,国务院通知统一放开13种名酒价格,市场调节下白酒企业开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名酒价格应声上涨,导致年物价上涨34.8%。为抑制通胀,年中央政府收紧货币政策,同时限制政务消费,“名酒不上桌”让当年白酒产量降至.7万千升,同比下滑14.8%。经过短暂的摸索期,白酒行业迎来全面市场化转型,这次名酒之间在涨价和降价策略上出现分歧,对日后格局产生了较深远影响。业内广告营销兴起,不少酒企开始集中上市融资。到年,全国白酒产量从.4万千升增至.7万千升,CAGR仅5.3%。苏酒坚持价格不调整,错失市场化机遇并遭遇着外省名酒挤压。到了90年代中后期更是遇到严峻挑战,产销日趋下滑,市场萎缩,经济效益陡降。“三沟一河”均经营不佳,有的连年亏损,甚至面临停产。
-年——行业二次调整,苏酒谋划振兴,皖酒双龙头被赶超
年,一系列负面因素迫使白酒行业进入第二次调整。政策方面,公务消费受限,酒类广告收紧,白酒采用复合计税,并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经济方面,亚洲金融危机席卷导致消费疲软;行业方面,发生勾兑危机、山西假酒案,引发消费者恐慌。一时间行业内大量“广告酒”品牌出清,名酒企业也经营承压巨大。至年,白酒行业产量下降到低点.7万千升,比年高点.7万千升降低了56%。而白酒行业内战略思路也进一步打开,渠道变革、品牌推新、改制等让部分酒企反而扩大了市场份额。内外交困的局面令苏酒开始谋划重振事业。年,江苏省政府发布《关于“振兴苏酒”的意见》,及时揭示了当时苏酒生产经营及营销的主要问题,指出振兴苏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重振苏酒雄风”的战略要求和操作意见。《意见》发布后,全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和白酒产销企业全力打响“振兴苏酒攻坚战”,推动企业改革和市场拓展。
一路高歌猛进的皖酒也感受到空前压力,古井、种子在年都发生了90年代以来首次业绩下滑。古井仍保持全国白酒利税十强,而年起连续四年进入十强的种子酒于年开始掉队。到20世纪初,由于盲目多元化等问题加深,古井和金种子业绩连年下滑直至亏损。口子窖通过年自创“盘中盘”以及定位政商务消费的口5,据华夏酒报数据,营收从年不到2亿元提升至年28亿元,并多年占据皖酒龙头。在泸州老窖和省内头部酒企大多布局40元以下的时代,口5卡位60-80元价位,在多地省会热销。“盘中盘”对于苏皖乃至全国都起到了借鉴作用。21世纪初,高炉家酒凭借“家文化”成功营销而短暂成为皖酒龙头。
-年——行业黄金十年,苏酒凤凰涅槃,徽酒四杰格局落定
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白酒迎来量价齐升的十年高速增长期。白酒产量从年最低.7万千升增至年的.2万千升,CAGR高达17.8%。-年,流动性宽裕渗透白酒消费,中高档白酒呈现投资属性。白酒消费快速扩张的同时,价格泡沫严重,产能和库存过剩,呈现黄金十年最后的繁荣。
在扎实有力措施作用下,苏酒在年下半年触底反弹,产销逐年大幅攀升。年全省规上酿酒企业总产量和销售收入比年增长6倍和9倍,白酒产量增长3.5倍,CAGR为13.4%。年8月,初次改制后的洋河推出了跨时代的蓝色经典系列,以事件、广告、冠名等构建营销矩阵,并先后以盘中盘和“4×3”销售中高端产品,以深度分销销售中低端产品,营收由年4.2亿元增至年.7亿,CAGR达59.1%,而同期全国白酒行业CAGR为28.2%;洋河自年至今保持行业营收前三。至此,苏酒凤凰涅槃,年江苏以91.4万千升产量次于四川、山东、河南而位居第四,以.36亿元营收次于四川、贵州、山东、湖北而位居第五。
皖酒方面,年古井全面改革,引入战投,新任管理层提出“聚焦白酒,古井复兴”,年剥离非主业;产品上推出年份原浆系列;渠道上推行“三通工程”精细化运作;年重回皖酒王座。年改革后的金种子也回归主业,推出柔和种子酒,年深度协销切入县镇市场,在徽酒大众主流价位从40升至60元时,定价60元的柔和种子酒连续5年增速超50%,助其年营收达10.5亿,重回皖酒头部。迎驾则在渠道上通过免费铺货、定期赠酒等抢占终端;产品上年推出生态年份酒,确立金银星为大众价位主导产品,定价60多元的银星成合肥大众价位销量第一;年短暂占位皖酒龙头。年,古井/迎驾/口子窖/金种子的销售额分别为42/34/25/23亿,“四朵金花”格局形成,其他酒企则退安一隅或隐没于众。
-年——行业三次调整,苏酒展现韧性,皖酒守势下表现不一
年前后,三公消费政策落地、塑化剂事件冲击、酒驾入刑,白酒行业前期积累的产能过剩、社会库存过多、价格泡沫等问题由于货币政策相比前期收紧而集中暴露,行业进入约四年整理期,产量增速大幅下降,但仍保持正增长。年到年,全国白酒产量从.2万千升增至.4万千升,CAGR仅为4.2%。苏酒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年江苏白酒产量、营收和利润CAGR分别为4.0%、2.8%和0.7%,增幅大幅放缓。、年,洋河与今世缘的营收和净利连续下滑,而、年也仅恢复到个位数增长。但对比全国大部分头部酒企近乎腰斩的业绩表现,洋河依托深度分销并加强渠道管控,全国0多家经销商、多名地推人员保障了其经营韧性;同时,洋河年提出建设“新江苏市场”,之后省内外营收比从年约1.77变为年的1.11,结构更均衡;在产品创新、线上渠道、并购整合等方面也动作不断。今世缘业绩表现而言与洋河节奏相似,且于年逆势上市,为行业带来提振和鼓舞作用。
-至今——行业结构升级,苏酒有喜有忧,皖酒头部效应呈现
年起,供给端来看,政府提出在中国制造提速背景下需全面提升质量,发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领域优胜劣汰,叠加年白酒消费税加强,不少落后产能被清退;同时白酒业国企改革逐渐深化,进一步提升竞争力。需求端来看,随着国民经济与收入持续提高及生活品质不断改善,白酒大众消费比例提升,且“少喝酒,喝好酒”得到倡导。供需共振下,高端和次高端白酒增长显著,行业迎来量减价增的结构分化增长,产量持续下滑,利润不断增长。年,全国规上白酒企业从年的家减至家;产量.6万千升,仅为年.4万千升的52.7%;营收基本持平,但利润亿元,是年.2亿元的2.1倍。年初,新冠疫情突袭下白酒失去了主要消费场景,包括亲朋聚会、商务宴请、婚丧嫁娶等聚饮场景,对中端白酒打击尤其大,而对主打高端的茅台、五粮液等企业影响相对较小,进一步加速了行业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
-年期间,江苏省白酒产量、营收和利润CAGR分别为-8.9%、11.16%、7.89%,符合量减价增趋势;规上白酒企业更是从65家减到15家,集中度陡升。-年,洋河、今世缘业绩增长显著,但洋河的深度分销无法充分发挥经销商主观能动性,且前期问题积累到了严重的地步。于是洋河自年5月选择主动调整,重点是营销体系转型,重整经销商队伍,建立“一商为主,多商为辅”的新型厂商关系,采取柔性考核制度,清理渠道库存。不过调整难免阵痛,在行业营收普遍高增长时,公司、年营收下滑4.3%、8.8%,净利下滑9%、增长1.3%;年,营收、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0.1%和30.4%,逐步走出阴霾。同期,今世缘则抓住发展机会,营收和利润几乎保持连续五年增长,CAGR分别为21.3%和22.7%。
2.2白酒周期稳定前行,苏皖产区受益行业集中化
2.2.1白酒行业周期强关联于宏观经济和流动性
回顾历程,白酒行业具有较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白酒行业共经历了三次大周期,分别是-年、-年、-至今。其中出现了三次调整,分别是-年、-年、-年。首次调整主要因为酒企初次试水市场化定价,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收紧及限制政务消费所致,二次调整主要由于政策压制、亚洲金融危机、行业负面事件共同作用,三次调整主要因为年货币政策相比前期收紧使得行业泡沫破灭,同时限制三公消费和行业负面事件也施加了压力。叠加经济和流动性指标来进一步分析,白酒周期与宏观经济具有强关联性。通过将全国白酒产量、营收与GDP、M1的同比增速数据进行比照,可以发现一是增速波动的节奏极其相似,转折大多发生在同一年或仅相差一年;二是增速提高时,往往营收先启动,产量跟随,增速减缓时,产量先减速,营收跟随;三是M1增速表现出比GDP增速更大的波动幅度,更适合作为提示性指标。
更深层分析,白酒周期调整的核心因素是宏观经济转折,此时白酒行业相对过热的供给突遇降温的需求,从而导致供需错配。白酒行业的主力是中高端产品,其在政商务和大众场景中的火热是必须以经济发展和流动性作为前提的。而再看行业调整前总会出现政策收紧和行业负面等事件,则正是由于当时政商务活动火爆、酒厂过分开发产能等行业过热的状况所致,因此并非周期调整的根本性因素。回到目前,我们认为,稳增长政策背景下,经济虽短期承压但仍属可控,货币政策相对宽松且暂未看到收紧条件,因此行业步入下行周期的概率较小。
2.2.2苏皖地区经济和政策优势为白酒产业提供支撑
苏皖地区尤其江苏省经济增速整体强于全国平均水平,为苏皖白酒产业发展提供动能。-年,江苏省GDP在全国占比提升了1.64pct,安徽GDP占比也提升了0.83pct,同期北上广的该项数据仅为-0.18pct、-0.92pct、+0.02pct。苏皖经济发展也支持着白酒产业发展,选取可行性较强的年,各省白酒产量和营收数据排名中,苏酒产量第二、营收第三,皖酒产量第五、营收第四,且因为苏皖地区市场经济发展领先,所以苏皖白酒企业改制也早于行业整体大约十年,大多在-年时期就已经开始,更早地提升了市场化经营水平。
2.2.3苏皖酒企多维度竞争力助力未来份额争夺
苏皖白酒龙头不断巩固和增强品牌力
在白酒行业,品牌仍是企业长期地位和价值的基础。在历程中,洋河一直作为苏酒排头兵,并且至今名列行业营收前三;古井在近30年内合计约20年时间处于皖酒龙头位置,即使在21世纪初被口子窖超越,通过年开始的全面改革,5年后再次回到第一位。根据全球权威品牌价值评估机构BrandFinance发布的“全球酒类品牌”排行榜,洋河与古井分别获选烈酒板块第三和第五。
而卓越的品牌一部分是依靠先天的底蕴,另一部分则需要后天的品质与创新来持续培育建设。品牌底蕴方面,全国来看,目前处于行业最头部的企业无不是多次蝉联中国名酒称号;苏皖产区来看,其中洋河被评为名酒3次、双沟2次、古井4次,是底蕴最深厚的品牌。品牌建设方面,例如洋河在年推出蓝色经典系列,后获评中国驰名商标,洋河也由此冲刺到行业龙三。蓝色经典在产品口味上突出绵柔,产品外形上打破了白酒红黄为主的颜色传统,营销上通过社会事件和媒体打响宣传,渠道上通过终端密集铺货和团购触达消费者;该产品系列为洋河品牌赋予全新生命力,大大提升了品牌的认知度和地位。古井则在年推出年份原浆系列,抓住人们心中对于好酒“陈年”和“原酒”的根本认知,渠道上通过“三通工程”充分触达消费者,且古井擅长提前占位、推广,起到了引领省内消费升级的作用,有效拉升品牌价值。
苏皖酒企在跨周期历程中积累丰富经营经验
同一周期内,各酒企业绩表现受周期影响程度不同,主要是由公司当时战略和策略的有效性差异导致的,其背后代表着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高低。以行业调整期内逆势表现出众的三个案例来说明,-年首次调整,古井采取降度降价,抓住了广大消费者向往消费名酒的心理,而后连续10年名列白酒利税十强;-年二次调整,口子窖开创盘中盘,推出口子窖5年精准定位中高端消费,超越古井成为皖酒龙头;-年三次调整,洋河加大深度分销力度并积极拓展省外市场,在头部公司中展现了出色的经营韧性。而不同周期下,酒企在经营管理上如果无法适应新形势且没有做出适时调整,则很难保持前进势头。古井在90年代的“降度降价”策略对当时的市场化发展功不可没,但对比同样蝉联四届中国名酒的五粮液,古井品牌形象也被此举拉低。另外,古井在年年报表示,“行业将逐渐走向微利时代,要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公司应当培育新的产业,投资高科技产业”,错判形势直接导致了数年的没落。洋河的深度分销一度助其高速增长,但年起行业步入升级阶段后,一系列渠道问题严重拖累了业绩。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白酒行业内,苏皖产区过往的丰富经验将为企业未来发展有效避雷。
苏皖产区长期表现出开创精神和进取姿态
白酒行业中,苏皖白酒颇具前瞻眼光和开创精神,在产品、营销、渠道等方面有许多成为行业标杆的首创。例如,古井降度降价、口子窖盘中盘、洋河深度分销等。而与这份开创精神互为因果的是,苏皖产区内的竞争是长期激烈的,总体表现出一种进取姿态。尤其,皖酒格局频繁变动,龙头位置屡次替换,这在全国白酒行业都是很罕见的现象。因此省外酒在苏皖白酒市场的发挥空间较小,相较于大多数产区本地酒在当地的市占率,苏皖白酒在本地市场占有率明显更高,年皖酒约为66%,苏酒约为41%,这也印证了苏皖白酒的综合竞争力。
除了把控本地市场,历程中也展现了苏皖产区剑指全国化的“传统”。计划经济时代,苏皖白酒已畅销海内外;年起口子窖用盘中盘打开了多地省会城市的市场,年之前多年保持约6:4省内外营收比;迎驾也是于年即开始布局苏南市场,年进军上海,至今省内外营收结构仍维持在约6:4;洋河从年开始打造新江苏市场,-年期间省内外营收比从1.77提升至1.11。
苏皖酒企竞争力将助力未来份额争夺
省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省外全国化拓展卓有成效,均体现了苏皖白酒的综合竞争力。事实上,各酒企一路走来都培养了各自的擅长领域,更难得的是产区内部在长期共存中已形成互相学习和进步的良性竞合氛围,所以可以看到苏皖白酒相较全国其他酒企更早实现了产品矩阵全面化、营销手段丰富化、渠道模式结构化等。随着行业发展更加成熟,新阶段下机遇和风险并存。一方面,集中度持续提升,越是头部酒企越能享受到份额增长的红利。宣酒李健董事长曾在年专访中表示,“未来白酒品牌将进一步集中,主流品牌将只剩下三四十个,营收不到10亿酒企可能难以生存。”目前已上市的6家苏皖酒企,占A股白酒行业约1/3;年,苏皖6家企业总营收.5亿元,总利润.8亿元,在白酒上市企业总营收亿元中占比18.3%,总利润亿元中占比13.6%;占据一席之地的苏皖产区将更可能在集中度提升中获益。另一方面,当下及未来竞争对于酒企的综合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苏皖产区一路积累和展现出的竞争意识和经验将会助力其未来份额争夺。
3苏皖产区发展趋势:充分受益次高端扩容
3.1苏皖经济优势推动白酒档次升级
苏皖两省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相对领先。其中,江苏为工商业发达的老牌经济大省,城镇化、居民收入、消费支出等水平较高;安徽为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在近20年期间,虽早期经济增速不及邻省江苏及全国,但中后期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了飞跃。年江苏省GDP为11.6万亿元,仅次于广东,排名全国第2位;安徽省GDP为4.3万亿元,在31个省份中排名第11位,处中上游。-年,江苏、安徽和全国GDP的CAGR分别为13.4%、14.1%和12.5%,苏皖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苏皖经济因起步时间先后而导致发展程度不同。江苏属沿海省份,改革开放起步较早,GDP增速在-年高出全国3.8pct,但此时安徽GDP增速仍低于全国。-年,安徽大力发展制造业,GDP增速反超江苏,高出全国4.1pct。而近年来,安徽经济结构再升级,尤其新兴产业建设成效显著,因此经济保持了相对高增速。根据安徽省统计局数据,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占比45.7%;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1.2%和31%;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9%,快于全部投资4.5pct。
对应到白酒消费上,回顾苏酒升档节奏,-年,天之蓝开始接力海之蓝,营收CAGR约70%,到年营收占比约40%,期间内梦之蓝增速也较高;-年,行业遭遇调整,中高端产品受打击严重,升级受阻;到年,苏酒次高端增长突然提速,洋河梦之蓝同比增长约56%,比年提高约21pct,而今世缘元以上的特A+类同比增长约38%,比年提高约17pct;年档次继续进阶,元以上的梦6+实现约50%高增,元以上的梦3水晶瓶完成更新后同比增长提升至约15%;年梦6+延续高增,占比梦之蓝营收超50%。再看安徽白酒市场,年春节起,消费出现明显升级,古井元以上产品如古8、古16销售突然猛增,且宴席主流用酒也有向古8演变的趋势,全年古8增长超50%,口子窖6年以上产品也增长较好,口10同增超60%;年,元以上产品如古16与古20增速高涨,古16全年增速约为55%,古20更是达到约%;年升级力度再加大,古16达60%以上高增,古16和古20合计营收占比超20%。通过比对可以发现,安徽白酒消费有向江苏看齐的惯例,两地的消费升级节奏一般同为每5年左右一次,且彼此之间每轮节奏间隔也是5年左右。可由此合理推断年前后对于江苏和安徽都有望再迎次高端扩容机会,只是细化价位带有高低。
3.2苏皖地区政策利好白酒行业
3.2.1中酒协发布十四五规划,量稳价增趋势不变
年4月,中国酒业协会发布《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相较半年前的征求意见稿,正式文件中的产业经济目标有较大提升,白酒行业总体保持“量稳价增”趋势。
供需关系和消费需求的变化,推动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单价提升。中酒协理事长宋书玉指出了四个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