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到版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对您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文章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有不同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世界的酒有无数种,分类也是比较复杂的。
比如按原材料,可以分为水果酒和粮食酒;按发酵工艺,可以分为单发酵和复式发酵;按酿造工艺可分为发酵酒、蒸馏酒和配制酒;按酒精度数又可以分为高度酒、低度酒……
现在啊,有很多年轻人只喜欢喝些洋玩意儿,像什么白兰地啊、威士忌啊、伏特加啊,反倒白酒喝得越来越少。今天呢,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世界六大蒸馏酒:白酒、伏特加、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金酒。
同样都是蒸馏酒,中区别到底在哪里?为什么白酒只有中国人在喝,而伏特加、白兰地、威士忌却可以卖到全世界,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呢?咱们通过原料、工艺、储存、口感及文化等5个方面,一起来看一看。
原料
酿酒需要的原料,主要是主料和辅料两部分。主料的作用是提供糖分或者淀粉,辅料的作用是将淀粉转化成糖,以及将糖分转化成酒精及其他呈香、呈味、呈色物质。我们把呈香、呈味、呈色物质,统称为“风味物质”。
酿酒的过程,就是微生物中对淀粉、糖分代谢的过程。代谢所产生的产物,除了酒精以外,还有多种风味物质。不同的主料、辅料相互组合,所代谢出的酒精和风味物质,产生了千变万化的风味、风格的酒。
主料在主料上,六大蒸馏酒各有不同。比如伏特加是以薯类、糖类,为主;白兰地是以水果为主;朗姆酒以甘蔗为主;其余三种白酒、金酒、威士忌都是以谷物为主。
在主料的选择上,六大蒸馏酒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虽然主料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糖分,但是不同的原料所酿造的酒,其风味、口感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虽说白酒、金酒、威士忌的主料都是以谷物为主,但还是有明显的区别。金酒、威士忌主料主要是大麦、小麦和玉米,带有明显的西方风格。而中国的白酒,主料则是以高粱居多,这是中国白酒跟其余5大蒸馏酒在主料上最明显的区别。
辅料辅料,主要是各种微生物,包括根霉、毛霉、酵母菌等多种霉类个菌类,统称为“糖化发酵剂”。
糖化发酵剂中所含的微生物,并不是人类发明、或者实验室里制造出来的,而是大自然中天然存在的。但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培育制作糖化发酵剂的,我们管这个东西叫“酒曲”,因为古时候酒曲中要加入中草药,因此也叫“曲药”。
中国传统白酒所使用的酒曲,是将小麦、豌豆等谷物进行蒸煮、粉碎作为培养基,在自然的环境中感染天然的微生物。大量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被我们用来酿酒。因为天然感染的微生物种类、种群比较复杂,因此所酿出的酒的风味口感相对也比较复杂。相对应的就是发酵周期较长、出酒率比较低。
西方酿酒的糖化发酵剂,类似我们现在酿酒所使用的小曲、麸曲,大多数是人工培育的酵母菌。由于菌种单一、纯度高,因此酿酒周期短、出酒率比较高,相应酒体的风味和风格也比较单一。
工艺
除掉主料、辅料因素,影响酒体风格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发酵容器、储存容器,包括后期的勾调。
发酵容器西方的工业领先于世界,但是对于传统农业的发展,跟中国仍然没有办法进行对比。
中国白酒的发酵容器,普遍采用的是传统工艺。比如浓香型的泥窖、清香型的地缸、酱香型的石窖,我们将中国白酒的发酵容器统称为窖池。采用窖池发酵,窖池本身含有大量的有益菌和微生物,这对酿造出来的酒,可以增添更多的风味物质。
除了白酒以外,其余蒸馏酒如今普遍采用不锈钢容器进行发酵,少数采用木桶或陶罐进行发酵。以不锈钢容器为例,因为发酵环境相对比较封闭,杂菌含量比较少,酒体的纯净度相对也比较高,相对应的风味物质也就比较低。
如果你像我一样,经常游走于各大酒厂之间,就会发现一个现象:西方工艺酿酒,车间都是窗明几净的,工人普遍都是白大褂、工作服。而所有的白酒酿造车间,都是满地泥巴,工人很多都是穿拖鞋、短裤、大背心……
酿造工艺这里的酿造工艺,指的是区别于固态发酵还是液态发酵。
液态发酵,是将主料、辅料利用水作为介质,也就是泡在液体里,发酵形态为液态。水果发酵本身就含有比较多的水分,无需额外加水,而谷物发酵需要加水。目前除中国白酒以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酒都是采用液态发酵。
固态发酵法,主要应用的就是中国白酒。白酒以谷物为原料,先将谷物蒸煮,含有一定的水分,再均匀地拌入酒曲,不额外添加任何液体,以固态的形式进行发酵。
想要获取酒精,就需要给微生物提供合适的条件,而核心条件之一就是控制温度。大多数酒的发酵,都是需要在低温环境下进行的。液态发酵由于有液体作为介质,发酵周期相对较短、出酒率高,并且以不锈钢容器发酵,对发酵温度的控制操作性更高。
白酒的固态发酵,发酵容器基本在地面以下,虽说温度相对比较恒定,但所需的发酵周期要更长。根据对酒体复杂性的要求,大曲清香型发酵周期需要20天左右,大曲酱香发酵周期30天左右,而大曲浓香型白酒需要60天甚至更久的时间。
储存
新酒的储存,是大部分蒸馏酒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目的是使酒体进一步熟化。
白兰地、威士忌等烈酒,统一采用橡木桶对酒体进行熟化。熟化过程,也是促使酒体去芜存菁、増香、增色的一个过程。橡木桶熟化,可以使酒体中的甲醇、杂醇等不美好的物质有利于挥发,同时橡木桶可以赋予酒体更为浓郁复杂的香气和层次感。熟化时间越久的酒,有害物质越少,酒体更为醇柔、香气更为浓郁,层次感更为丰富。
白酒根据酒体的等级,优级酒、特级酒采用陶坛、酒海等容器,在山洞、地窖等阴凉通风的环境中进行熟化。而一级、二级酒因为产量巨大,只能用不锈钢管在户外、露天进行储存。
陶坛储酒的特点,除了挥发酒体中的甲醇、杂醇以外,陶坛本身含有的金属离子,也可以促进酒体的老熟,有利于白酒中的成分进一步的酯化、生香。
口感
由于主料、辅料、发酵容器、储酒容器的不同,各道工序上所产生的细微区别,导致最终中国的白酒,跟其他烈酒在主体风格上巨大的区别。
伏特加,跟其他烈酒对于酒体的追求方向是相反的,不是风味的复杂性和酒体的层次感,而是酒体的纯净度。在工艺上,伏特加采用的是极简的酿造工艺,只要酒精纯度高就行。并且新酒需要经过多层过滤,不需要熟化和増香,因此很多酒友笑称,伏特加就是最纯的食用酒精。因为伏特加的纯净性,也成为了最适合作为鸡尾酒的基础酒,也是全世界饮用量最大的烈酒之一。
白兰地、威士忌等经过橡木桶熟化的烈酒,受橡木桶的影响,颜色普遍为金黄色、棕黄色或者琥珀色。口感上,除了原料本身所含有的各种粮食为主体的香气,同时具有丰富、浓郁的花果香、坚果香、蜜香,焦糖、可可、熏烤等复合香。
白酒由于是大曲、窖池发酵,固态蒸馏、陶坛熟化,颜色基本是无色透明。口感上,白酒主要的呈香物质以酸类、酯类、醇类和醛类物质为主,风味以粮香、曲香、窖香及陈香,略带苹果、菠萝等水果为主体的复合香。
蒸馏酒的原酒酒精度基本在50度以上,而出于节约粮食和健康角度出发,烈酒的国际趋势都在降度。按照欧盟的统一标准,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等烈酒,基本都是降到40度。中国白酒因为酒体特性,虽然也有38度、42度的中、低度白酒,但是畅销的名优白酒还是保持在50度以上。
文化
上面几点,主要是站在原料、酿造本身的角度,对中国白酒和国际烈酒加以整理和对比。但是全世界对于烈酒的饮用习惯,跟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就是农耕民族,土地、故土对于我们来讲,是最大的依赖。因此中国人的秉性非常的包容,因此能够接受任何国家、民族的文化和商品。
而西方列国,有着强烈的殖民文化。纵观世界,除了中国以外,大多数国家都有西方殖民的影子。正式这种殖民文化,将威士忌、白兰地等烈酒方能称为国际烈酒。
饮酒文化西方人喝酒,为美食而喝、为庆祝而喝、为自己而喝。一人小酌、两人对饮、全家举杯都是常事,多人聚餐则以社交为主要目的。
中国人喝酒,为别人而喝、为排场而喝、为面子而喝。一人不喝酒、两人不赌博,聚在一起往死里喝,人越多醉得越惨。
饮用方式国际烈酒大多可调、可兑,加冰、加饮料,纯饮是纯饮的风格,调制后又是另外一种风格。多种酒混合,不仅可以改善口感,同时还会产生风格各异的变化。所以国际烈酒不仅是酒,还可以当成饮料来喝,饮用方式不拘一格。
中国的白酒,因其独特的风味物质跟特点,一但将酒精度降得太低,或者加入其它饮料,则会失去本身固有的风味,只适合纯饮,饮用方式相对单一。
由于传统文化和饮酒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中国白酒跟国际烈酒发展方向的不同。白酒不是不好,而是老外喝不惯、喝不懂。对于白酒的发展,大可不必过分的杞人忧天。梁宏达曾经说过:白酒是中国男人的成年礼。当年轻人经历过风雨,历经社会的洗礼,自然会喜欢上白酒,喝得懂白酒。并且随着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中国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