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碗不过岗,武松曾喝下的那十八碗酒,相当

对于武松喝酒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曾有所耳闻,那武松曾在景阳冈前遇到一家酒肆,向店家买了几碗酒吃。正当武松吃到第三碗时,却被店家阻止。

原来这家酒肆自号“三碗不过岗”,他家的酒只要吃了三碗,就过不了前面的景阳冈。但是武松不以为意,一连吃下十八碗酒,并在过景阳冈时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从此扬名天下。

那么当时武松喝的那十八碗酒,又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酒呢?

其实现代的酒和古人常喝的酒有很大区别,我们现代人常喝的酒以啤酒、白酒为主。

其中白酒作为蒸馏酒,酒精度数较高,也很容易让人喝醉。但是在古代,却很少见到蒸馏酒。一直到明朝中后期,蒸馏酒才在中国逐步流行开来。

《水浒传》作为一本故事背景发生在宋朝时期的书,文中的角色自然很难喝上蒸馏酒。

关于蒸馏酒是什么时候在中国出现的,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在汉朝。

世界上最早的蒸馏酒出现在哪目前还无定论,在公元前,生活在苏格兰岛上的凯尔特人就喝上了蒸馏酒。但在中国汉朝时期的海昏侯墓中,也出现了蒸馏器。

所以蒸馏酒这东西要么出现的时间很早,以至于在公元前就传到了欧洲最西端和亚洲最东端。要么就是世界各地的居民在没有相关知识从外界传入的情况下,都各自发展出了蒸馏技术。

到了唐代时期,白居易的《荔枝楼对酒》中也曾有这样的记载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这个烧酒其实就是蒸馏酒,靠着蒸发酒里面的水分,达到提高酒精含量的目的。

不过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

烧(溜)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人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

李时珍提到的蒸馏酒就和现代蒸馏技术很像了,所以也有不少人认为真正意义上蒸馏酒是从元代开始传入中国的。

此前中国的蒸馏酒技术还比较落后,蒸馏出的酒,其酒精度数最多在20~30度之间,很难达到高浓度白酒的标准。

但不管如何,宋代没有高酒精度蒸馏酒是事实,那么武松喝的酒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最有可能是酿造酒。

酿造酒是一种经过自然酿造法生产的酒,只需要将酵母和粮食或者是水果混合在一起,通过自然发酵就能产生酒精。

之后将这些酒滤清,就得到了可以售卖的酿造酒。而这种酒的历史相当久远,传说夏朝国君杜康发明了酒,后来人也将杜康认作酿酒始祖。

这种自然酿造的酒,其酒精度数自然不会太高,因为酵母作为活体生物,在高浓度酒精中可没法生存。因此酿造酒一般在其酒精含量达到6~15度时,酵母菌就会停止活动,酒精也会停止提高度数了。

所以武松喝的酒大概率度数不高,顶破天也就十多度。

当然,也有人称武松喝的酒属于蒸馏酒,度数高于酿造酒。但我们上面也说了,元代之前的蒸馏酒技术也不算太成熟,蒸馏出来的酒其酒精度数也就20~30度,也远没有我们现代人喝的白酒度数高。

所以武松在景阳冈前,也就相当于喝了十八碗低酒精度数的米酒或白酒。只要碗不是太大,这种低酒精度数的酒,大多数人都能连喝十八碗。

而且比起武松能喝十八碗酒,现代人更应该震惊武松有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膀胱。

在《水浒传》原文中武松坐在那连喝了十八碗酒,期间没有去茅房一次。平常有喝酒习惯的人,都知道正常人压根做不到这种事。

至于为什么武松之前的人喝三碗就过不了景阳冈,那恐怕是出于酒肆的营销策略了。

毕竟人都有挑战心理,一个喜欢喝酒的人一听说这个酒别人喝不了三碗,那自己肯定要尝试一下,少说也得喝上三碗。这样一来,酒肆的酒不就卖出去了吗?

而卖酒的商家,恐怕都希望客户人人都是武松,这样自己一下就能卖出十八碗酒。

当然,武松喝酒这件事是源自故事,里面的各种细节自然要为故事剧情服务。

武松在过景阳冈的时候要打虎,而在打虎前自然需要给武松这一行为进行一定的铺垫。在武松过景阳冈之前,人人喝三碗酒都过不了景阳冈,武松却能喝十八碗,这就描写出了武松的豪迈。

至于这酒是什么酒,恐怕就连施耐庵本人都不关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