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茶如你,该如何去发现茶杯中的山水奥秘

生态环境极为特殊的武夷山

在刚刚过去的五月,我们在武夷山开办了一次田野课堂。和去年一样,这一次与茶有关的“寻味之旅”吸引了很多爱茶,知茶并且希望更懂茶的人。在这次的参与者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却又来自同一个地方,因为同一个人而聚到了一起。那个地方叫做“姝滢的茶室”,那个人,名叫刘姝滢。

刘姝滢,《三联生活周刊》的茶专栏作者,《杯中山海经》音频课的主讲人,同时也是这次武夷田野课堂的带课老师之一。正因为如此,田野课堂的招募文章刚一发布,“姝滢茶室”里的茶友们便“近水楼台”了一回。经常在群里热烈讨论的“同道”们,终于在线下有了更为直接的交流。

通过对不同茶的品饮,来打开味觉体验

“喜欢茶,一直想建立起对于茶系统的,清晰的认知,掌握茶冲泡的技巧,辨析茶汤中的滋味。听了《杯中山海经》的音频课程,被主讲人刘姝滢广博的学识、理性的风格和知行合一的态度所吸引,慢慢跟随着了解茶,亲近茶,才逐渐意识到,从手中精制的茶叶到杯中的茶汤,冲泡固然重要,但茶生长的地域环境,品种类别、采摘标准,制作工艺等一系列复杂的环节都潜藏在茶汤的滋味中,只有破解了这些密码,才能够品味出茶的全部味道。带着这样的认知,我参加了三联在武夷山的田野课堂,希望能够解锁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滋味密码。”

——姝滢茶室群友马煊

山间凛冽的泉水

“喜欢姝滢的文字是从年三联的一篇文章《武夷茶岩中的岩骨花香》开始的,理性严谨的思维中融合着一份深情。之后欣喜地发现了《杯中山海经》,持续着一贯的风格,一周两篇更新的速度,也是追赶得跌跌撞撞,因为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需要听上数遍音频再对照文字逐字阅读,依然只是浮光掠影,同时心里却也暗喜,仿佛这是自家的秘密花园等着一篇一篇慢慢开启。得知这次三联组织的‘田野课堂’活动赶紧报名,期待着线下的未知与碰撞。”

——姝滢茶室群友严伟

树干上攀爬的小虫子

正如茶友们所说,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通过姝滢的文字和音频课程认识了她,进而被她对茶的热爱以及知行合一的务实态度所吸引。他们跟随着姝滢的讲述一点一点地去建立自己对茶的认知,不断地去追溯、存疑、思考,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判断。那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但同时,也是轻松且有趣的过程。

他们相信每一片叶子都在诠释着它生长环境的“风土”,每一杯茶的味道背后都有系统而复杂的自然密码,而在解开这山水中的奥秘之后,是有可能为茶叶建起那座属于它的“东方巴别塔”的。对他们来说,这次山野间的实地探寻,更像是通过切身的体会对自己学习、思考过程的一次印证。

蜿蜒的九曲溪

-姝滢茶室群友俞霞-

“每一杯茶都非常全面诠释了当地的‘风土’。姝滢老师上课讲到,我为之一震,并且记住了这句话。

当我气喘吁吁地登上了含翠岩,感受一路相伴清泉的潺潺流水声无名的花香夹杂着当季野生李子的果香,沿着布满青苔,落叶等腐质覆盖的山间小径,阳光也完全被密林遮挡,曲径通幽,呼吸着高浓度副阳离子的山野空气,掬一捧甘冽的泉水暑气顿消,尝一口溪畔红色的野果子,浆果特有的芳香充盈着整个的口腔。这时你顾不上大汗淋漓,你会觉得你的眼、耳、口、舌、意全部地被打开,三维立体的画面在你面前打开,这就是你最真实的感知。这就是武夷正山岩茶生长的环境。不管你喝大红袍、水仙还是肉桂;你闭上眼睛都忘不了那一幕幕…

一路走过看到了九曲溪的美景,听到了山野的声音,带着蜜蜂嗡嗡的响声以及巴黎翠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闻到了山野的气息带着各色的花香,木香,果香和青草香全部融在这茶中,让它丰富你的味蕾,打开你的记忆、打开了你的认知,这就是我们理解的岩韵吧,也是武夷山岩茶的‘风土’。”

与香气有关的课堂笔记

-姝滢茶室群友亚平-

“茶的不可替代性究竟在哪?茶又是什么?每当我想要把茶中的收获分享给别人的时候,总是张不开嘴,好像有一块模糊的东西如鲠在喉,感觉脚下踩不踏实。那大概就是对茶自然属性和工艺属性的认识模糊不清。

连续几年阅读《三联生活周刊》的茶专题,发现有一些同样追求茶之本质的人在用行脚的方式,梳理中国茶的地理、风土、工艺特质,并且借鉴红酒、咖啡的品评体系,尝试着搭建中国茶的品评构架,回到茶的色香味形来探讨茶。

从气味的维度去认识山场与工艺,对像我这样视听导向的人非常有帮助。课堂上记下了很多化学名词,它们对应的是各种不同类型的香气。虽然记不住那些名词,也不能清晰地说出在以上过程中体验到的各种气味名称,很难一一对应到可以描述的生活中的气味,但有了这个框架,为以后的认知提供了路径与方法。那一块模糊不清的地带有希望云开雾散,似乎找到了与他人交流的语言。大概这就是姝滢说的,茶的系统语言。”

不同气味的试香纸

-姝滢茶室群友松籽-

“如果饮茶也像葡萄酒一样有统一的标准,那该会是什么样呢?

如果你能辨别出天然黑云杉与人工合成黑云杉香气的区别,那你就有可能辨识出茶的天然香气与香精的不同之处;如果你闻了脂吸法提取的玫瑰精油,再去闻闻蒸馏法提取的玫瑰精油,最后再把一瓶人工合成的玫瑰精油递到你鼻前,你就知道不同工艺做出的茶香之间的微妙变化;而当你把两张肉桂叶与肉桂皮的香纸交替嗅闻后,关于植物不同部位香气特征的差异化呈现出来,你就知道,同样长在一棵树上的茶芽和茶叶以及茶梗对香气的影响会有着怎样的不同。就像姝滢说过的,气味是可以具象化的。

所谓的蜜香,不过就是本乙酸乙酯的散发;所谓的杏仁香,不过就是苯甲醛在空气中流动;所谓的花香,也不过是萜类酮类等化合物在发酵中产生的气味……当所有关于香气的说法开始具体地呈现,知音的感觉便随之在第一次相聚的人群之间升起。”

武夷山中的自然植被

山野间的实地探寻已经结束,但对于爱茶的人来说,有关茶的认知才刚刚开始。“茶”字拆开,可以解为“人在草木间”,人和茶,茶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见一斑。茶杯中的味道蕴藏着自然四季的韵律,小小的茶杯之中能够窥见大大的世界。姝滢讲茶,为的就是能够在人与自然之间充当大地的翻译,把那些藏在茶叶背后的“山水奥秘”仔仔细细地说与你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