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冻液#
内容概述:防冻冷却液类型与主要成分说明,补充的正确与错误方式解析。(下文简称AC)是否需要更换,如需要更换周期是多久?解析这一问题之前首先需要说明一点:防冻冷却使用的是一种化学溶液,指同时具备两种功能;决定更换周期的核心因素是成分组成以及补充频率,错误的用法会缩短使用寿命哦。
01类型·成分
EG乙二醇水基PG丙二醇水基GI·丙三醇甘油无水型「A·C」主要有上述三种类型,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EG型。原因为三类物质中EG的流动性是最理想的,同时也有高达.4℃(摄氏度)的沸点;以≤60%的比例与水混合后,其最低冰点可以达到﹣48.3℃(低于60%冰点会越来越高·超过60%也会越来越高),那么这种AC需要定期更换吗?参考下图的主要成分组成。
丙二醇基AC是比较少见的类型,因为这种物质的制造成本高于乙二醇,但溶液性能并没有明显的领先优势,相比「GI·甘油」又要差一些。
所以高等级的防冻冷却液的一般直接采用成本最高的甘油,而且基本为不添加任何水份。但是这种AC适应的车型是非常非常有限的,或者说原车如果没有使用无水型AC的话,后期升级对于车辆冷却系统而言可能适得其反。原因为甘油的粘度高流动性差,想要像乙二醇水基冷却液一样流畅的运转,对于水泵的功率要求自然就会更高,但是这种类型的AC确实能做到免维护。
02AC为何会减少?
在用车过程中总会发现防冻冷却液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减少一部分,原因是什么呢?答案自然是正常蒸发导致的结果,不过甘油型AC几乎不会减少,因为甘油的挥发性能是非常非常差的;而且作为相对无水(含水量较低)的溶液在补充时也不用担心,即使正常添加成品AC也不会明显改变成分的组成。
重点:EG水基防冻冷却液会比较麻烦,因为绝大多数用车地的温度都不会低至零下三四十度;所以溶液的乙二醇比例也是相当低的,一般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
也就是说AC溶液的主要成分其实是水,而水是一种非常溶液挥发的物质;虽然汽车运行时内燃机的高温会被乙二醇持续吸收并挥发,这不会让水达到沸点。然而高温仍然会加速水的蒸发,于是在驾车过程中总会发现总量的缓慢减少,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是否需要更换呢?
03补充·错误方法
主流的防冻冷却液都会是「EG型」,因其流动性好且制造成本低。但是也确实容易挥发减少,于是用户则会定期检查与补充;性能越强的汽车AC减少的速度往往会越快,因为机器运行的温度会相当高。
然而在补充时用户往往会选择成品防冻冷却液直接添加,这就会造成减少的水成分越来越少,化学物质与各类添加剂的成分越来越多;其中EG的比例经过数次添加后,标准是很有可能超过60%甚至更多的。
结果必然造成溶液的粘度变高,这对于水泵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担,流动性减弱反而会影响散热效率,防冻冰点温度也会发生变化。
达到上述标准后的防冻冷却液就很难稳定发动机的运行温度了,如果长途通勤是有可能造成发动机高温的,跨区域驾车遇到低温环境也难以保证不冻坏水箱。所以如已经高频率的补充过AC,更换也就很有必要了。(此时没有周期要求)
04补充·正确方式
说明:如果想要延长防冻冷却液的使用寿命,正确的方式应该少蒸发什么就补充什么。答案当然是「水」,不过普通的水是不建议使用的;比如自来水,直饮水,矿泉水等等净化水,这些水中含有一定比例的矿物质,主要以碳酸镁和碳酸钙为主。
用水壶烧水的时候总会缓慢的出现所谓的“水碱”,然而这些物质并不是碱,而是高温环境中被析出的矿物质的结晶。如果用这种水补充AC的话,结果必然会造成管路的堵塞。
「蒸馏水」是补充防冻冷却液的理想选项,因为这是种通过蒸馏方式去掉所有矿物质的水,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杂质。所以在用车过程中可以以这种水补充,发动机舱内的膨胀壶(防冻冷却液加注水壶)的水位低至MIN线即需要补充,补充到MAX线即可。
重点:每用蒸馏水补充三次之后,可以用成品AC补充一次。以(3水·1ac)的流程补充,这是能最稳定成分比例的方式了。以这种方式补充,普通型防冻冷却液可以用三年以上,长效型可以用六年以上,之后如水温出现在中线的波动则需要更换了。
05更换流程
放空水箱气压清理首次加注排出空气二次加注更换防冻冷却液其实很简单,过程中只有三点需要注意。第一点是主流的EG型AC有较高的毒性,放空废液时要准备好盛器接好且不能随意倾倒。第二点是发动机前方的水箱下方会有放水螺丝,在拆卸安装时一定要注意力度;因为螺丝基本都是工程塑料的材质,用力过大会出现“滑丝损坏”。(如果损害可以用防腐蚀材质的金属螺丝替代)
重点:放空时要打开膨胀壶是哦盖子,否则不容易放空;完成第三步后要启动发动机排气,因为在加注时会将部分空气挤压进入管路中,空气在高温环境中出现气阻会影响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转。
所以在首次加注后要敞开膨胀壶口怠速20分钟左右,空气在循环过程中会通过膨胀壶排除;此时水位会下降很多,之后熄火再次补充到MAX线就算完成了。
关于发动机防冻冷却液就聊这么多了,掌握这些知识后用车会省心的多。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责编:天和MCN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