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管、吸量管
都是实验室常用必备玻璃仪器
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还有内容量移液管又有什么不同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移液管、吸量管是实验室常用必备玻璃仪器。现在吸量管的叫法已经逐渐消失了,改为多刻度移液管了。但是为表区别,本文仍称为吸量管。
很多人说,带刻度的叫吸量管,不带刻度有玻璃肚的叫移液管,是这样吗?那么,
内容量移液管呢?长啥样?如何定义?
和普通移液管外观上有何不同?
有何专门的用途?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三者的区别!
定义不同1.移液管即胖肚吸管。经常用到的移液管有1mL、2mL、5mL、10mL、15mL、25mL和50mL等规格,是定量试验中必备量器。
内容量移液管和大肚移液管长的相似。
“吹”与“不吹”移液管和吸量管的区别移液管属于精确移取,使用较复杂;吸液管属于较粗略取液,使用较简单。所以实验室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用到它们。
因为移液管只有几个固定规格,所以使用上受到限制。吸量管基本上可以随意量取,所以应用上广泛。而且还看你实验要求的精度,一般分析实验挑选合适的吸量管也可以满足要求了。
内容量移液管内容量移液管是指移液管里所有的液体的体积跟刻度一致。通常的移液管刻度所标记的是“流出来”的液体的体积,这种移液管适合于通常的黏度不大的溶液。而对于黏度大的液体,由于管内壁残留很多,所以一般是管上标记的刻度是管内的全部体积。一般在吸液后要用溶剂冲洗移液管内壁,所以内容量移液管的刻度所标示的体积要比常用的“外容量”式的略小。
内容量移液管就是普通移液管,所不同的是校正时前者为量入式操作,后者为量出式。需要记录校正值,并在运算中加上校正值。常用于粘稠样品的取样,取样后,用适量溶剂清洗转移。
1.内容量移液管和普通移液管的区别
普通移液管:通常的移液管刻度所标记的是“流出来”的液体的体积,这种移液管适合于通常的黏度不大的溶液。
内容量移液管:内容量移液管用于粘稠液体移取,属于量入式移液管,需要用溶剂多次洗涤,合并洗涤液置容量瓶中,再用溶剂稀释至刻度,配样。比如标记刻度是2mL,那么吸取液体到刻度体积正好是2mL,放出后还要用溶剂将管壁吸附的液体冲洗下来。
内容量移液管是指移液管里所有的液体的体积跟刻度一致。而对于黏度大的液体,由于管内壁残留很多,所以一般是管上标记的刻度是管内的全部体积。
内容量移液管也有一个大肚,主要差别有两点:一、可以冲洗;二、理论上吸液的时候要刚刚吸到刻度线,如果吸到刻度线上方再放到刻度线就不准了。一般在吸液后要用溶剂冲洗移液管内壁。所以内容量移液管的刻度所标示的体积要比常用的“外容量”式的略小。
2.内容量移液管用途
内容量移液管应该只是一些行业专门使用吧,比如验血用;这种移液管本身移液精度也较低。有网友表示:化学分析内容量器皿应该可以用容量瓶,粘度大的东西,移液管吸起来也很费劲,还不如干脆称重量来得方便,药典上的这类要求真该改一改了。
内容量移液管属于量入式移液管,而平时我们用的是量出式移液管。使用时先按刻度量取,然后用水将粘在内壁上的液体全部洗入容器中,专用于粘稠液体的检测。一般药品中糖浆剂等粘稠液体的检测好象都要用的、紫杉醇注射液指明要用内容量移液管。玻璃仪器厂家有的可以制作,但因用量很少,一般要订制。
移液管使用注意事项1.移液管(吸量管)不应在烘箱中烘干。
2.移液管(吸量管)不能移取太热或太冷的溶液。
3.同一实验中应尽可能使用同一支移液管。
4.移液管提出液面后,应用滤纸将沾在移液管外壁的液体擦掉。
5.看刻度时,应将移液管的刻度与眼睛平行,以最下面的弯月面为准。
6.移液管在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洗干净,置于移液管架上。
7.移液管和容量瓶常配合使用,因此在使用前常作两者的相对体积校准。
8.在使用吸量管时,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每次都应从最上面刻度(0刻度)处为起始点,往下放出所需体积的溶液,而不是需要多少体积就吸取多少体积。
移液管的清洗先用自来水淋洗后,用铬酸洗涤液浸泡,操作方法如下:
用右手拿移液管或吸量管上端合适位置,食指靠近管上口,中指和无名指张开握住移液管外侧,拇指在中指和无名指中间位置握在移液管内侧,小指自然放松;左手拿吸耳球,持握拳式,将吸耳球握在掌中,尖口向下,握紧吸耳球,排出球内空气,将吸耳球尖口插入或紧接在移液管(吸量管)上口,注意不能漏气。慢慢松开左手手指,将洗涤液慢慢吸入管内,直至刻度线以上部分,移开吸耳球,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移液管(吸量管)上口,等待片刻后,将洗涤液放回原瓶。并用自来水冲洗移液管(吸量管)内、外壁至不挂水珠,再用蒸馏水洗涤3次,控干水备用。
移液管清洗TIPS
1mL以上的吸管用吸管专用刷刷洗,0.1mL、0.2mL和0.5mL的吸管可用洗涤剂浸泡,必要时可以用超声清洗器清洗。由于铬酸洗液致癌,应尽量避免使用。若有大量成批的吸管洗后冲洗,可使用冲洗桶,将吸管尖端向上置于桶内,用自来水多次冲洗后再用蒸馏水或无离子水冲洗。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仅为知识分享,如涉及版权及稿费问题,请与我联系
END食品伙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