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茅台40年茅台第一辆嘎斯牌汽

年,茅台国营化开启了一段辉煌历史:从39名员工、75吨产能的小作坊起步,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国白酒头部领军企业和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70年光阴,收录了很多茅台人的青春,其中有这样一群人,为茅台奉献超过40载,他们有着怎样的茅台记忆,在一个企业工作40年,又有着怎样的体验?“茅台时空”今起推出“我与茅台40年”专栏,告诉你不为大众知晓的茅台故事。

年11月8日,“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成立,茅台70年辉煌就此开启。作为茅台历史的亲历者,今年84岁的祝进河于年进厂,不仅为茅台奉献了41载青春,也经历了很多个第一,亲历第一次科学总结,管理第一辆汽车,更见证了茅台辉煌七十载中的65年。

“我在茅台41年半,茅台最大的变化就是起起落落,能发展到今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抓住质量不放松,有好的质量,才有好的销量。”曾任茅台酒厂工会副主席,劳资科科长、处长的祝进河如是说。

1.进厂初印象:第一次看到工厂长什么样

年6月一个炎热的下午,家住紫云乡的祝进河,正在家中务农,收到了舅舅让人从茅台酒厂带回来的一封口信。

“他说茅台酒厂差人、差劳动力,让我赶紧来报名。”祝进河至今还能记起这封口信的内容。

尽管舅舅在茅台酒厂上班,祝进河只听说茅台酒厂有名,还没有去过,最多只是在茅台镇逛过。就这样,19岁的祝进河第一次走进了茅台酒厂,也第一次看到工厂长什么样,“我当时去的是秘书处,他们介绍了生产的劳动强度,问我能不能干下来”。

由于身体素质好,又读过私塾会写字,祝进河被选进了厂。在车间里干了一个礼拜,祝进河回到紫云人民公社办理完手续,正式成为一名茅台人。

▲祝进河。

“那时的茅台酒厂,只有现在制酒一车间这一块,供应、包装都在一起,不过我觉得还是挺大的。”祝进河一心想着干活路拿工资,第一个月拿到了21块钱。

年,茅台酒厂工资改革,2个月后祝进河的工资又增加了3元钱,“当时的24块钱,是很大一笔数,猪肉2角多钱一斤,茅台酒也才1元七角三分钱一瓶。”

进厂第一年,祝进河从酒厂买了2瓶茅台酒回家过年,家里人都高兴极了。

祝进河进厂时被分配到制酒三车间,所谓三车间类似现在的三班,因为当时茅台酒厂只有一个制酒车间三栋生产房6个灶,全厂也只有88个人。

▲曾经的制酒一车间。

据《茅台酒厂厂志》记载,年茅台酒产量为吨,生产车间占地约平米,供应车间包括磨碎房、制曲房、发酵房,生产班组每班工作12小时。

年,祝进河在制酒车间第一次用上了独轮手推车,就是茅台人俗称的鸡公车,效率提高了不少,他还第一次看到了电风扇,当时被用在车间为糟醅摊晾降温。

2.生产记忆:签订师徒合同难忘“亮壶”下窖

“年五车间(即五班)投产后,当时的副厂长李兴发兼任车间负责人,我跟张芝云一个班,主要负责上甑、记录。”祝进河记得那时经常满勤,一个月没有休息一天,每天都要提前半小时去准备工作,“李兴发和张芝云不仅经常检查酒的质量,还带头和员工一起干,张芝云也是茅台酒厂建立之初最早的39名员工之一。”

也是在这一年,祝进河和张芝云签订了师徒合同。合同上写明,两年时间里,老师有一切酿茅台酒技术绝不保留,保证徒弟学懂学会学精学深,能单独操作并爱护徒弟,学习内容包括酿茅台酒整个操作过程。

▲茅台档案馆保存的“师徒合同”。

师带徒是茅台酒厂的传统。年6月1日,老师王绍彬、徒弟许明德,老师郑军科、徒弟彭朝亮,签署了茅台存档的第一份“师徒合同”后,茅台掀起“拜师”热潮。

“当时的工作确实有点苦,就是和酒糟打交道。”祝进河关于生产记忆最深的有三个事。

第一是凌晨烧煤。当时蒸馏工具是天锅,上甑的人必须凌晨2点钟起床,用地灶烧煤生火。地灶位于木甑下方,宽度仅够一双手进出。生火后准备酒糟,持续2个多小时后,其余四五个人才开始上班,一起抬天锅上甑。直到年茅台尝试蒸汽烤酒,才丢掉了生火天锅烤酒的落后办法,后来这一成果还推广到全省的白酒行业。

▲20世纪50年代茅台酒厂馏酒“天锅”的人工搅拌降温。

现在很多老工人还习惯抬锅的说法,就是指上完甄后盖上甄盖,接通冷却器过汽管,让饱含酒精的蒸汽进入冷却器馏酒,现在用不锈钢甄盖,过去是用铁制天锅装水冷却。

第二是背不离背。什么东西都靠背,领粮食、曲药要背,烧的煤也要背,酒烤出来后还要背酒交,抽水机一旦故障,还要从赤水河背水到酒厂。正好验证了茅台当时的一句顺口溜:“背不离背、手不离锨、肩不离担”。

第三是“亮壶”下窖。年,茅台修建电机房,年扩建一车间时,安装了45马力的煤气机和30千伏的发电机,但是供应不了生产车间照明。祝进河记得当时在车间用的是菜油灯“亮壶”,可以分三个嘴点亮三盏灯。

年茅台新购进两台千瓦锅驮机以代替煤气机,厂里生产才开始用电。年,茅台酒厂千瓦火力发电站正式发电,不仅满足了茅台酒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还支持了茅台镇的用电。

3.见证历史:亲历第一次科学总结参与取样量温度

“当时就是熟练工教我们操作,包括上甑的规范操作只有二级师许明德掌握,没有温度计,全凭脚底感觉和手摸,判断是不是可以下窖。”祝进河主要负责上甑、摘酒、下甑、封火,因为烤酒都是烧煤火,下一个班组上甑的质量好坏,取决于上一个班组封火的好坏。

▲茅台酒生产总结报告。

年4月至年8月,轻工业部科学研究设计院发酵所工程师熊子书、胡国焕等科技人员、专家,组成“贵州茅台酒总结工作组”,对茅台酒生产与工艺第一次进行了全面的科学总结。

因为祝进河读私塾出身会写字,被调去车间实验窖池取样堆积发酵的糟子来化验,还要量温度。

“当时量温度的温度计是一根很长的管子,下窖时就插在窖池里面,需要记录窖底发酵整个过程的温度变化,还要取糟子样品看水分,还要送到化验室看淀粉含量是多少。”祝进河记得以前的实验室医院附近,是个瓦房。

茅台酒厂化验室成立于年,当年拨款元购置了一些基本的实验仪器和实验用品,不过化验室的工作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化验工作。在“恢复名酒质量工作组”技术人员的培训下,实验室工作人员逐步学会了对原料、半成品、成品部分成分的测定和水分的初步分析,开始在恢复传统工艺中发挥作用。

年4月,第一期茅台试点有了结果。通过制曲酿酒的现场观察、生产记录、取样分析测定、微生物分离检查、综合研究讨论等方式,《贵州茅台酒整顿总结报告(初稿)》出炉,总结了茅台酒厂前期生产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为初步完善茅台酒生产工艺和巩固提高茅台酒质量打下了基础。

4.供销往事:管牛车汽车头痛商标生产

年,祝进河调到了供销科,当时也是酒厂很重要的部门之一,集供应和销售于一体。

▲年,仁怀县组织的人力运输队,图为人力车为茅台酒厂运粮。

供应主要是运粮和运煤。祝进河当时要组织人去各个地方仓库调粮,运粮主要靠船,沿着赤水河到酒厂附近,就背着粮食到酒厂仓库,烧的煤则用牛车拉。

年,第一辆苏联制造的“嘎斯”牌汽车开进茅台用于运输,30分钟就能到中枢(仁怀),当时茅台拥有两辆,包括牛马车队都归祝进河管。“两个人一台车,人休息车不休息,后面还增加了交通牌、解放牌、跃进牌运输车。”

祝进河当时最头痛的事,商标算一个。“在供销科,我每年都要去北京轻工部要指标生产,因为商标上的金粉、飘带的丝、印商标的铜版纸,都是日本进口的,国产的印不上。商标上的凹凸字以及商标的红色,都需要到上海制作。”祝进河说,现在科技真好,当时做这些事都很难。

销售分为外贸和内销,由国家计划控制,按出厂价调出。上世纪50年代,茅台酒是重点创汇创利产品,当时外销1吨茅台酒可以换回40吨钢材和32吨汽油,这一时期的销量与产量相接近,后来才逐渐分开。在外汇极其紧张的时代,茅台酒是中国工业品中,少有的可持续为国家赚取外汇的产品。

祝进河经常和外贸公司食品科对接开运单从仓库发货。内销就是对接仁怀烟酒糖公司,每年按照中央下的指标计划,由仓库往每个省发货。

说到仓库保管,当时曾发生了一件事,几百箱酒不见了。祝进河和供销科另一个同事往中枢(仁怀)跑了一个月,才好不容易搞清楚事情原委。

当时,包装车间将成品送到仓库,管理员打了收条,可是没有通过供销科开销售单就直接发货了,当时把很多人都吓坏了,还好最后把酒给运回来了。

“外贸和内销的茅台酒,酒质一样,就是包装不一样,外贸的就是敦煌牌。”祝进河还是习惯把飞天喊成敦煌牌。

说到内销,祝进河提到了散装销售的红粮窖酒,当时可以卖到多吨,销量很好,因为确实香得很。

在祝进河看来,从年,茅台酒厂越来越规范,像个工厂了,厂区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美,交通也越来越发达。因为从这一年开始,工厂扩建,招人就特别多。特别是年后,工资增长从以往的几块钱,迅速增长到五六百元。

随后,辗转工会、劳资科,再到年退休,在茅台酒厂干了41年半,祝进河没有想过自己还要去干别的,也没有想过离开酒厂,“虽然岗位在变,但是我都会主动学。我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领导交代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我没有什么遗憾。”

文、图:今时品牌实验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