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时占地利善人和古代两河流域居民缔造了

治疗白癜风什么药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88851.html

引言

古代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所谓“民以食为天”,那么作为古文明聚集的两河流域自然也少不了其独特耳朵饮食文化。其中食物种类的多样性、制作及食用方式的独特性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瑰宝。虽然有着绚烂的饮食文化,但是其中也包含着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有着巨大关系,在古代那个农业科技很不发达的时代,两河流域的居民们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影响深远的两河流域的餐桌文化。但也是因为其过度发达的饮食文化,为两河流域古文明的毁灭埋下了祸根。

一、自给自足:丰富的植物类食物

虽然那是一个没有转基因技术的时代,但是两河流域的居民还是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一个十分便利、完善的灌溉系统体系,再加上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本就较为优渥,农产品种植在当时的两河流域十分发达。人们依靠着从自家田地中生长出来的植物类食物就能够养活自己,也在这些农作物的基础上,人们也制作出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美食。

在两河流域,种植最广泛的就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主食,即谷物。虽然两河流域是奴隶制社会,但是在那个烹饪技巧欠缺的年代,不管是奴隶还是自由人,他们的主食都相差无几,基本都是以大麦为主的谷物为食,虽然稻米、小麦也有种植,但是可能是因为不对两河流域居民的胃口,其重要性便只能退居次席。大麦所能做成的主食大部分都是面包,那时候法棍、羊角等面包花样还没有被人们发明,为了防止自己的嘴巴“审美疲劳”,两河流域的人还常常把大麦做成粥、汤等食物,来缓解整日食用大麦面包时的枯燥。

大麦除了被用来做成主食来吃,两河流域的居民也还是要享受生活的。如果说如今的夏天最舒服莫过于开着空调喝着啤酒,两河流域文明时期的居民虽说享受不到空调带来的快乐,但是却能享受到啤酒带来的享受。大麦酿酒工艺在两河流域文明时期已经十分成熟,每天饭后一口酒已经成为了居民们所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光靠喝酒和面包是绝对不够的,不仅生活会慢慢乏味,饮食营养结构也跟不上。这时,蔬菜和水果便要登场了。在两河流域居民的菜篮子里,洋葱、小扁豆、豌豆、大蒜、韭菜都是十分常见的食物。除此之外,黄瓜、南瓜、大头菜、胡萝卜、甜菜、白菜、菜花等等都是那时候居民餐桌上的常客,相比于大麦主食,能够享用如此丰盛蔬菜的群体就少了许多。

就着蔬菜和啤酒,把大麦面包逐渐吃完,饭后自然要来一个水果。正是由于两河流域完善的灌溉体系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两河流域的水果种类繁多,最主要的便是椰枣、无花果与葡萄,作为食用糖的主要来源,这三种水果常常被制作成糖浆或者糖水。葡萄除了食用外,也会被人们制作成葡萄干与葡萄酒。在两河流域北部地区,橄榄与梨子也是常被用来使用的水果。而在巴比伦地区,苹果、石榴、杏、李、开心果、香蕉等都已经广泛种植。

正是在两河流域文明居民的辛勤劳作、灌溉体系的完善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的相互配合之下,古代两河流域居民的植物类食物已然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体系,为每一个居民提供着丰富的维生素与糖分营养补充。

二、饲猎并举:充足的动物类食物

植物类食物能够给人们补充较多的维生素与糖分,但是要是想补充蛋白质,还是得食用肉类食物,毕竟那时候还是没有蛋白粉可以替代的。有科学家说,人类的智商之所以相较于其他动物有了如此大的进步,主要原因就是人类会生火烧肉,熟肉给人脑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作为孕育了四大古文明之一的两河流域,文明的兴旺想必与肉食产品的丰盛充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两河流域居民的动物类食物菜谱上,不仅仅包括动物的肉,还有内脏、脂肪、血以及奶等等。动物的种类也不仅仅是陆地上的,也有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可谓是有着“三位一体”的立体化食物来源,而获取这些动物类食物的方式除了饲养,也有打猎。

在古代两河流域,最常见的家养动物便是绵羊,而山羊、牛、猪等牲口则较少。人们不仅仅食用绵羊肉,绵羊的羊奶也是人们十分钟爱的,但是奈何没有冰箱对新鲜奶制品进行保存,大量的羊奶以及牛奶被制作成了酸奶与干奶酪。虽然如今我们不提倡人们食用野生动物,但是在古两河流域,由于家养动物的不足,野猪、麋鹿、牡鹿等野生动物便成为了他们打猎的主要对象,这些动物的内脏、血、脂肪都和肉一起,被古两河流域的厨师们烹饪后端上餐桌,变成一道佳肴。

在鸟类动物中,人们不仅已经有了家养的鹅与鸭,还常常去捕猎沼泽鸟、鹧鸪、鸽子等野生鸟类。鸟类动物可以提供陆地哺乳类动物所不能提供的一类食物,那便是蛋。在两河流域的马瑞国国王的御用菜单上,鸡蛋、鸭蛋、鹌鹑蛋甚至鸵鸟蛋都是十分常见的,而那时的人们对于这些蛋类食物的处理方法多为油炸。

不仅是鸟类动物,两河流域丰富的水资源也为人们提供了大量可供食用的鱼类,不仅有淡水鱼,还有咸水鱼,想如今人们常常在菜市场上见到的鲤鱼、大鲤鱼、鳗鱼等都是两河流域居民日常食用的鱼类。在马瑞国的相关记载中,龙虾、小虾、海龟等都是王室菜谱上的常客。古代两河流域居民通过对盐湖、盐沼泽的蒸馏,得到许多稀释而出的盐,这也给当时的人们保存肉与鱼等食物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三、“吃饱”还得“喝足”:以酒与奶为主的饮品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是两河流域的两条母亲河,丰富的水资源促使着人们用别具一格的方式去利用水资源。在美索布达米亚北部地区的人们就曾经用冰水来制作冰镇饮料。水只是最基础的一种饮品,两河流域的居民并不能满足于此,就如同他们不会满足于每天只能吃大麦面包一般。

在古代两河流域居民的饮品列表中,首当其冲的便是酒。酒在两河文化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创世史诗中便有众神在宴会饮酒的记载,神且如此,更别说凡人了。在著名的《吉勒嘎美什史诗》中就已经记载了相关饮酒的礼节。那时候的酒如同今天一般,按照制作工艺来划分可以分为发酵酒和未发酵酒,按照种类则可以分为烈性酒、啤酒与椰枣酒。其中烈酒与椰枣酒、啤酒比起来,更像是一种产量很少,甚至需要进口北部幼发拉底河进口的烈酒。与中国传统酒文化不同,两个流域的人们还会依据个人喜好在酒中加入香料、辣椒粉之类的调味品。

在古两河流域的居民眼中,与其说酒是一种饮品,倒不如是一种必不可缺的食物,在许多出土的两河流域文物中,都找得到当时人们利用大麦酿酒的记录,甚至还为了外出旅行的人提供了一种便携的冲泡式“啤酒粉”。

另外一种常见于古两河流域居民生活的饮品便是奶制品饮料,奶制品饮料的出现也有着很长的历史。其中绵羊、山羊、母牛都是主要的奶制品饮料来源。甚至在部分地区,人们还能制造出酸乳类饮料。在苏美尔人的浮雕中,有着许多挤奶工人工作场景的刻画,其工作位置、流程与职能分工,与今日许多手工制奶的情况几无差异。

结语

两河流域的优越地理气候与人们的辛勤劳动相结合,共同创造出了两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与畜牧业,这也决定了人们的饮食文化。在丰富的食物选择下,两河流域居民与现代人的饮食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却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在食物的种类与多样性方面,两河流域人民很早就有所注重,并有完善的分类,酒文化也在这个阶段开始初具模型。

但是在这辉煌的饮食文化背后,仍然有着许多让人担忧的问题,例如过度发展农业、畜牧业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土地盐碱化正是苏美尔文明灭亡的原因之一。此外,饮食文化的发达会加剧社会阶层分化与奢侈糜烂的社会风气,这一点在两河流域马瑞国王室的菜谱中便可有所领略。在这种饮食文化下,人们的口腹之欲虽然能够得到满足,但是也在不知不觉中会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

参考文献:

《古代西亚北非文明》

《吉尔伽美什史诗》

《苏美尔文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