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们不是神仙,也需要吃饭。所以,必须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与适宜的生存环境。
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多孔且可塑,仿佛充满了食物的“房屋”。对比无机物的陶瓷、水泥、砖块、石头等材质,显然有机物的窖泥更适合微生物的繁育。所以,窖泥,就成了重中之重。窖泥是酿酒行业的核心科技与未来发展研究方向。
窖池底部的酒醅因为与窖泥接触得更充分,理论上能酿得更优质的酒。如何利用好这一原理,就成了酿酒工艺取舍改进的核心原则。
02泥窖大曲酿酒,一共有三大类酿造工艺。分别是原窖法,跑窖法,老五甑法。三者都属于续馇混蒸工艺。本篇对三种工艺做简单比较,并对老五甑法详细讲解。本文作者金风泗水,是酒文化领域原创作者之一,同行若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原窖法与跑窖法都是“窖大甑小”。一窖酒醅,需15~18甑蒸馏。单窖投粮~斤
老五甑法是“窖小甑大”。一窖酒醅,只需4~5甑。单窖投粮~斤。
原窖法工艺,窖里挖出来的醅子,拌粮上甑取酒后,仍然回到原来的窖池里。一个窖需操作2~3天。
醅子挖出后,先堆在空地上。最后挖出来的酒醅。反而先上甑取酒,先回窖池。所以窖内各层醅子仍然大致回到原来的位置。各甑出酒品质较为稳定。
算算粮糟的每甑操作时间,拌粮时间+装甑时间+接酒时间+蒸粮时间+出甑时间,总得一个半小时以上。因而一个窖池15~18甑的生产时间得跨数个班。
原窖法的缺点是,挖出来的酒醅堆积时间长,挥发损失较大,且容易受杂菌污染。
03跑窖法
跑窖法的意思是,始终有一个空的窖池,用于周转。每个窖池开始挖糟时,挖出来的糟醅立即上甑取酒,随即就入窖池,就是入那个空的周转窖池。挖一甑,烧一甑,然后马上入窖。当把一个窖池全部挖完时。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空窖池。而原先用作周转的空窖则装满。这个空窖池,将参与下一窖的生产,如此滚动循环,持续生产。
跑窖法改进了原窖法酒醅在空地长期堆积易挥发的缺点。
但是跑窖法也有缺点。原窖池顶部的糟先入窖池,成为底醅。而原窖池底部的醅最后操作,成为新窖的面糟。这就相当于把醅子整体颠倒翻转过来。由于换了一个窖,酸度环境、窖泥环境与前一窖池相比,有较大改变,因而发酵过程不稳定,出酒品质不稳定。
跑窖法另一个缺点是,窖池底部的优质酒醅得不到培养,过早地成为面糟而被扔糟,非常可惜,优级酒比率较低。还有,在一个窖池数天生产期内,空窖的窖泥一直在空气中暴露,窖泥易受杂菌污染。
04老五甑工艺,在业内,又被称作“精酿法白酒”。因为窖池小,窖池的相对表面积更大。与窖泥接触更充分。
老五甑法,避免了上述两种工艺的缺点,却兼具两种工艺的优点。
老五甑法的一个班组有工人8人,在一个工作班的时间内(约7小时),完整地操作一个窖池。从上班开始挖窖,到封窖后即下班。人员与现场管理都易于组织,生产效率更高。
老五甑工艺,简单说说。就是一个窖池里的发酵醅共有4甑。再加入一甑新粮食,共分成5甑来蒸酒。面糟取酒后丢弃。进窖池的仍然是4甑。其中有3甑发酵醅拌入了新粮食。另两甑不加新粮。(有点晕吧,一会儿详细解释)
一些小窖池因为投粮量特别少,通常把不加新粮的回糟与面糟合并为一甑取酒,实际只操作4甑。
三甑粮醅,分三甑上甑取酒,混在酒醅里的新粮食,一同被蒸熟。并不需要单独蒸粮,因而节约燃料与时间,生产效率极高。
05传统的教科书、酒厂车间挂图,谈及老五甑法时,用的都是这张图。我拍一张放上来。
这图点有年份了。专业图,外行人一般看不懂。我曾经陆续画过一些简单易懂的老五甑工艺图,在百度搜索老五甑相关工艺图,结果里出现的基本上都是我画的,或者是在我的基础之上修改的。
习惯上把窖池内的发酵糟醅分成5层。从窖池顶层向池底数下去,依次是第一层面糟,第二层回缸,第三层大餷,第四层二餷、第五层小馇。
画个示意图讲讲一下各层的操作过程。
注意上图的小字,操作顺序我也标上了,哪个先操作,哪个是第5甑最后操作。
从窖池里挖出酒醅时,池面那二层不加新粮。最顶上的一层面糟蒸馏取酒后就丢弃,这层叫丢糟。第二层回缸在蒸取酒时不加新粮,蒸取酒后,留下来,成为下一轮的盖头(丢糟)。正常流程下,首先操作丢糟这一甑。先挖先上甑,取酒后即丢掉。
回缸这一甑,先堆放在一旁,它一定是最后上甑的。因为回缸取酒出甑后,成为下一轮的盖头,它一定是最后入窖池的。然后窖池封泥、封塑料布、压土,完成封窖。
在回缸以下的那部分香醅,总量有2甑,陆续挖出来,与新粮(破碎后的高粱总量约1甑,依次混合在一起,成为含新粮的粮糟(数量总共3甑)。
这2甑香醅,加入新粮后成为3甑,各甑所添加的新粮食并不是均等的,通常按2:2:1的比例,甚至2.5:2.5:1的比例来分配,故有大馇,小馇的叫法。
06上图只是静态描述。我再从另一角度画一张图,来表示物料在两排发酵期的关系。
本轮的大馇+二馇,到下一轮成为大馇+二馇+小馇。本轮的小馇B来自上一轮的大馇D的一部分,本轮的小馇B对应下一轮的回缸E,回缸到下一轮成为盖头F。盖头取酒后扔掉(丢糟)。新粮食共经历了4轮发酵取酒,最终成为丢糟。
如果看单轮发酵时长。大曲清香21天,浓香45~60,酱酒30天。
如果看粮食的持续发酵时间也就是从投料到丢糟。
大曲清香是清蒸两次清,42天。
酱酒工艺若按最严格的,发酵8轮共天,
浓香全年发酵5~6轮次,平均总发酵时间在天~天。
07窖池数量决定工艺与品质
按老五甑法酿酒的酒坊,窖池数量就与工艺有了密切关系。例如一条生产线配有60个发酵窖池的。假设第1天操作1#窖池,第2天操作2#窖池…到第60天操作60#窖池。到第61天,又操作第1#窖池。如此循环。那么每个窖池的发酵周期就是60天。
发酵期长的,当然比发酵期短的出酒品质要好。
在发酵的前期,约18天内,酒曲的效力(淀粉酶与产酒酵母)即基本耗尽,生成的醇类就已达到峰值。在发酵的中后期。主要是在产酯生香,这会消耗醇类。意思是,发酵期越久,则出酒率越低,但酒质越好。烧坊选择多少天的发酵期,须综合考虑酒质与出酒率。
通常,用老五甑法工艺的酿酒班组,普级酒采用发酵18-30天工艺,优级酒采用发酵45~60天的工艺。甚至有采用90天发酵工艺追求特级品质的。
08按老五甑法酿酒,似乎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循环,是一首尾相吞的闭环。每一轮都是一样的操作,加入新粮,再丢弃一部分丢糟。正所谓“千年窖池万年糟”,按老五甑法操作的酒坊里,窖池越老越好,糟醅培育得一轮比一轮更好。
好的糟醅,含水量恰到好处,松而不散,粘而不结。有经验的酒师,一脚踩在窖池里,就能根据松软弹性等感觉,迅速]判断这一窖发酵情况是否良好。在下曲入池前的环节,有经验的酒师,抓一把糟醅,感受其松软粘度颜色温度等,会心于瞬间,能迅捷地做出判断调整。比什么现代仪器都强。。
川酒们大多用原窖分层工艺。老五甑工艺,主要在苏皖一带酿酒行业流行。按老五甑工艺生产的白酒,又被称作“江淮派白酒”。笔者管理的谷神酒业,地处苏皖交界的双沟镇,当地清一色地采用老五甑工艺。
江淮派白酒与川派白酒同属浓香型阵营,风味上却有着较大的区别。川派浓香的酯香浓,放香快,诸味和谐。江淮派浓香的窖香突出,绵柔厚重。
09双轮底酒再回到这张物料关系图,在图中,最下层的A层,标注为“底醅”,最终酿出“双轮底酒”。这是老五甑工艺闪耀的亮点。它并未参与其上各层的循环。
除了双轮底酒,还有三轮底酒、四轮底酒。是指实际发酵时间为发酵期三倍、四倍的酒醅所酿的酒。这一类酒,是调酒师用于画龙点睛的高级调味酒,能秒杀绝大多数商品酒。四轮底酒几乎从不在商品流通中出现。爱酒之人如果遇到这类酒,就不要错过。
那么老五甑法如何酿造四轮底酒呢?我们详细介绍。
再抛出一个问题,老五甑工艺的一个窖池分为5甑来取酒,各甑酒的风味有何差别?酒的品质是否区分高低?金风将专门写一篇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