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编辑部
虽然说没到麦卡伦山崎吹瓶喝的份上
但好歹各路好酒的小样是不缺的
平时借着写文章的机会
也能一饱口福。
但万万没想到
今天
老板居然让我喝了一杯“假酒”
“假酒”
试饮初体验
上午,老板把这么一瓶神秘小样摆在桌上,风轻云淡的说这是从我们老朋友威士忌铺那儿搞来的“新鲜玩意”,让大家“随便尝尝”
那时候,我们都还没有酝酿出应有的警惕情绪。
直到喝到嘴里,才意识到,这和大家平常喝的那些“小众”威士忌样品,可能真的不一样。
中国移动
23:21
死线酒友互助会
我靠,这味道简直了
为什么我能闻到好丽友草莓蛋黄派的味道……
对!没有果香,全是人工香精味儿
这个酒精味也太不含蓄了??,怎么这么齁人
我拿工资打赌,这玩意肯定没过桶,颜色怕不是染的8?
我不信这是威士忌,味儿也太薄了,跟伏特加似的啊
你们说…老板是不是骗我们喝假酒了啊……
最后,当老板揭秘这杯“假酒”是何方神圣时,曾经写文章赞扬过这款酒的编辑,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原来……是它呀??
“假酒”身份大揭秘“假酒”“假酒”的叫了半天,其实这款酒的名声可是不小。
这款叫“Glphy”(符文)的烈酒,被称为“全球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3D打印烈酒”,我们之前还曾经报道过(点击下面图片文字复习??)
24小时齐活儿的3D打印威士忌
还能叫做“威士忌”吗
为什么管它叫“3D打印”?
因为这是一款从分子层面进行合成,并且成功量产的谷物烈酒。
“分子烈酒”的概念,我们来复习一下:
威士忌是什么?抛开品牌与历史,从应用化学角度来看,威士忌就是酒精与风味分子的组合。
传统的威士忌酿造流程——从谷粒到麦芽汁,从蒸馏原酒到入桶陈酿,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系列物理与化学变化。在这一过程中,谷物类型,水源,木材,和陈酿的气候共同作用,让酒体中的风味分子发生改变,最终形成了理想的威士忌风味形态。
而Glyph则采取了一种“投机取巧”的制作方式。
从分子角度来看,Glyph和传统威士忌在生物化学上是等效的——它们都由相同的分子式构成。
从制造角度来看,Glyph则是直接从谷物和植物中提取相应分子,按比例添加组合,从而合成这种全新的“分子威士忌”
这种概念无疑是新颖的,从逻辑上似乎也说得通。
贝加尔湖面上天然形成的冰层和你家冰箱里冻的冰块,不都是冰吗?能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其实区别还是有的。
比如说,由于既没有过桶,也没有陈酿,这款Glyph不能在美国市场以“威士忌”的名义出售,所以它只能被归为“烈酒”的品类中。
这也是为什么,它虽然在营销上与威士忌绑定,但是在酒标上只能自称为“分子烈酒”的原因。
“假酒”制作全过程讲流程之前,还是先来说说这瓶“分子烈酒”,都是由哪些人捣鼓出来的吧
前情高仿葡萄酒踢铁板
制作这款“分子威士忌”的,是一个叫做“无尽西部”(EndlessWest)的初创团队,成员包含了“科学家,侍酒师,作家,厨师等”
他们最开始,是合计着用分子组合的方式酿葡萄酒的。
通过分子合成手段,他们成功针对两款已经上市的葡萄酒进行了“仿制”,资料显示,这次合成十分成功,还“骗”过了参加盲品的品酒师。
不过后来,当团队把高仿的主意打到香槟奢侈品牌“唐培里侬”(DomPérignon)身上时,就踢到铁板了。据说唐培里侬公司直接接触了初创团队,后来这事就没下文了。
大公司当初是如何施压的,我们不得而知,团队创始人在之后接受采访时,也只是草草表示“他们真的很生气……”
DomPérignon当初的心态,大概是这样的
继这次“香槟铁板”事件后,团队就开始把研究方向,从“仿制”转向了“创作”,而施展他们分子合成技术的领域,也从葡萄酒转向了威士忌。
这款“Glphy”,就是他们转型之后的作品。
Glphy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