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民间美酒第九站
导读:“第四种酒”
我正在品喝的白酒,50度,主味调和糟烧酒相似,口感比糟烧平淡。酒体洁净,无杂味,也少些蒸馏白酒的醇厚。喝着比较的舒适,喝多了没有头痛、反胃、口干等反应。这个酒不是通常的谷物发酵后蒸馏而来,是净水机原理那样,正常酿造的黄酒通过一种“滤网膜”过滤而成。
这是金陵城一家做酒的,他们把这个酒叫做“第四种酒”。直接的意思是:在传统的酿造酒(低度酒)、蒸馏酒(高度酒)、配制酒(药酒)之外,研发出的第四种酒,还是高度白酒。之所以叫做第四种酒,因为不是通过蒸馏而来,是通过酒膜过滤得到,算是第四种取酒工艺。
我们知道,人类自从发现了酒,用了一万年的努力,才发明了蒸馏技术,把酒度提高。所以,蒸馏酒成了高度酒的代名词,世界六大高度酒:中国白酒、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伏特加和金酒,无一不是蒸馏酒。到目前为止,不通过蒸馏能制造出高度白酒,是不是高科技不说,起码第一次见到。
高度酒非得要蒸馏吗?
这里抛开臃肿的历史资料,简要述说酒度的发展逻辑。
首先,确定酒是大自然的恩赐。
酒,不是人类的发明,是发现。猿猴造酒也好,杜康酿酒也罢,都是发现了大自然中的酒。这点毋庸置疑,国内外都有大量史料证实。世界三大古酒,中国的黄酒、古埃及的葡萄酒和苏美尔的啤酒,均起源于人类的“发现”。
其次,提高酒度成了造酒追求的终极目标。发现了酒,好东西,就想着法造出来。人们很快发现,造酒如同煮饭,稠了管饱,稀了饿得快。于是在酒的酿造发展过程中,坚持不懈研究提高酒浓度。汉代的青铜蒸馏器,以及从那盛行到唐宋的煮酒、烧酒,都能明显感到这方面的努力。曹操的青梅煮酒,白居易的“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光”,陶雍的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等等。不论是为了酒热了好喝,还是烧热去杂质,根本所在还是有烧烧使其浓缩的意思。浓度大了度数自然有提高。
再次,唯有蒸馏才能得到高度酒。为什么说宋代之前的烧酒不是高度酒?唐代房千里的《投荒杂录》,明确记载了什么是烧酒:
“南方饮既烧,即实酒满瓮,泥其上。以火烧方熟,不然,不中饮。既烧,即揭缻趋虚,泥固犹存,沽者无能知美恶,就泥上钻小孔可容筯,以细筩插穴中,沽者就吮筩上,以尝酒味。俗谓之滴淋。”
南方人喝的烧酒,是把酒装满酒瓮,瓮口用泥巴糊住,用火烧熟,否则不好喝。烧好以后,买酒的看不到也不知酒好不好,就在泥上钻个能插进筷子的小孔,用根细管插进去,吸入嘴里尝味道。看来岭南文化里的这种喝酒方式,唐代已经普及。
还是李时珍说得靠谱,蒸馏技术就是元代开始,他说的“酒露”才是高度酒。用“露”表达蒸馏成酒,再贴切不过:露珠成液。从此,造高度酒仅此一法,非蒸馏无高度酒。
第四种酒的工艺
先说他的理论支撑。
造酒人指出,谷物经过蒸煮、发酵,产生有相当多种物质,仅仅蒸馏到酒里就有种。这些成分还是已经发现的,未发现有多少不得而知,或许不比发现的少。
这么多的物质,统分为对人体有益、有害两大类,因为颗粒微小,会通过蒸馏进入酒体。进入酒体后,如果陈放,持续的酯化反应,会把有害的物质消除掉。如果不陈放,新酒里的有害物质需要现代技术过滤掉。
无论怎么处理,都存在洗澡水“连孩子一起倒掉”的现象。也就是说,蒸馏前的酒醅里所有可以蒸发物质,因为沸点不同而不会都能进入酒体;在过滤中也会有有益成分被滤掉;再者,蒸馏时的高温更会破坏一些有益成分。所以,蒸馏技术不利于完整、或者说更多保留酒里面的有益物质。
再说造酒新工艺:酒膜技术。
鉴于对蒸馏技术的弊端研究,发明人大概受到水过滤技术的启发,研究出一种滤网膜,取名“酒膜”。这个膜的核心技术是“选择性”,对原酒所含物质,有选择地放行和阻止。于是,原酒通过酒膜,有益成分被放行通过,有害成分被拦截。
当然他们有系列的实验数据,证实着技术的先进性,并获得相关专利多件。完成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实验过程,建成了多套生产线投入了应用。
由此看出,酒膜工艺主要服务于造酒企业,生产实践效果,有了“黑科技、完美解决白酒燥辣上头弊病、加快了白酒老熟”等评语。
这酒好不好?
前面说的是工艺技术,用于造酒行业以提高过滤水平、加快老熟。第四种酒则是其直接产品,他们称作“2C白酒”,俗称第四种酒。所谓的2C,指的是“面向个人消费者”,直接对终端消费者生产的白酒。作为完全新型的白酒,就要体现三个关键指标,或者叫做特征:一是饮用利于健康;二是价格合理;三是原材料易得成本低。
黄酒主要以糯米酿造,酒精度低,在14-20度之间,营养丰富,21种氨基酸囊括人体无法合成的8种。于是被选取作为这个白酒的原酒。经过酒膜过滤,加入40-70度调味白酒,就是成品酒,有如下4个主要特点:
⒈新型白酒。可以根据产品设计需要,通过调味酒做到任意酒度,35-75度之间。
⒉安全无有害成分。通过品控完全截留有害物质。
⒊营养不上头。保留有黄酒的营养成分和香气,没有了杂醇油,喝着顺口不上头。
⒋适合青年群体。
我品尝的总体感觉,用一句话概括:除了少些粮食白酒的香气,口感和酒后感觉还好,顺口程度与高档酒没多大区别。
三道思考题
因为以前不仅没喝过,更没听说过这酒,所以有很多还没考虑到的地方。现整理出来请大家指教,不是挑毛病,是为了集思广益,征集大家伙的智慧,为发明人出谋划策。列三个主要的:
1.叫“第四种酒”合适吗?
作为一个新的工艺,直接以工艺命名,好像不如“滤膜酒”或者直接的商标品牌来得贴切。
2.工艺有没有改进之处?这个酒的工艺流程,首先过滤黄酒,然后加进高度白酒,会让人理解成“二合一”。而黄酒和白酒本来各有受众,如果为了开辟新的喝酒群体还说得过去,如果仅仅是为了“二合一”,有必要吗?而且黄酒经过过滤,增加了酿造成本还不说,酒体的有益成分也必然会有部分被滤掉。
3.用的是什么调味白酒?这个酒的关键环节,是用调味酒提高酒度。如果仅仅为了提高酒度,单用酒精就行;如果还考虑到酒体风味,就要用到粮食酒,而且还要是高度陈酒。那么,用调味酒提高度数,就要很高比例兑入。黄酒按15度计算,提高到50度,则要兑入70度调味酒80%。问题显而易见,如果是兑入酒精还能说得过去;如果是陈化粮食酒,厂家舍得这样搞吗?似乎也没必要。
不管怎么说,新的酒丰富了我们的口味,也多了一个选择,是好事。那么,最后加码一问:这个酒,您会喝吗?愿掏多少钱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