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酒距今2300多年的两壶古酒

(世界上最古老的实物酒在中国)年,考古学者在发掘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王墓的过程中,在东、西两库,分别发现了一件扁铜壶和一件圆铜壶,壶口都有铜盖密封,封闭紧密,有工作人员晃了晃,感觉里面有液体。打开那件圆壶后,顿时,一阵酒香飘出,“酒!中山王喝的御酒!”有人惊呼。又一项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问世:盛在圆壶中的酒液,只剩半壶,呈墨绿色,重3公斤;盛在扁壶中的酒液则多一些,约有七八成,重6.7公斤,呈浅翡翠绿色,清澈透明。中山王墓出土的扁形壶及酒液中山王墓出土的铜圆壶及酒液由于该墓地势较高,室内干燥,因此这两个铜壶内的液体不会是积水。发掘人员随即将壶中的液体送到相关机构,进行取样鉴定。鉴定人员从外观察,两个壶整体完好,并不渗漏。打开扁形壶时有特殊气味,壶内液体未满至壶口,壶壁没有液体下降的痕迹,液体呈浅翡翠色,透明,有很多像泥土状的棕色沉淀物,壶底有少量的铜锈块,有一块直径大约5厘米呈扁椭圆形鸭蛋状的固状物。打开西库圆壶时也有特殊气味,壶内液体也未至壶口,但壶壁上有液体下降5厘米的痕迹。液体呈黛绿色,发暗,不太透明。壶底有很多沉淀物。随后,鉴定人员用虹吸法(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将两壶内的液体分别转移到玻璃瓶内,并提取部分样品到化验室进行查验。经鉴定,两壶液体均含有乙醇,含氮量较高,为奶汁或谷物酿造的酒。由于壶内沉淀物很多,因此这酒不是蒸馏酒。有些专家认为这是一种配制酒,因为壶中鸭蛋形固状物是人为加进去的,作为药材或香源在酒中进行浸渍泡制。这些鉴定结果充分证明,中山王时期的酿酒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它不仅为研究中国酿酒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并与盛酒器相结合,也为研究当时的用酒制度提供了宝贵材料。这两壶出土于中山王墓中的古酒,目前属全世界发现的最古老的实物酒,距今多年。(中山国不再神秘)中山王墓之所以让考古工作者惊喜,除了发现最古老的实物酿制酒之外,还有中山三器的重大考古发现:刻铭铁足铜鼎、铜方壶和铜圆壶。神秘的中山国因这些文物再度让人好奇。公元前年,中山国趁齐伐燕的机会,一举占领燕国几十座城池,甚至一度占领了燕下都。两年后,意气风发的中山王,站在那件新铸成的高63厘米、重28公斤的巨大酒壶前,一定是心潮起伏,因为,这是“择燕吉金”铸就的,长达字的铭文,记录下了那场以“千乘之国”对“万乘之国”的胜利。该壶铭文云:择燕吉金,铸为彝壶,节于禋櫅,可法可尚,以飨上帝,以祀先王。意即选择燕国优质铜,铸造铜壶,按照禋祀的礼仪规定装酒,用于祭祀上帝和祖先。在铭文中说该器叫做彝壶,用来盛祭祀上帝、祖先的酒。到了汉代,人们给这种方体铜壶起了个专名叫做钫。不过,他想不到,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了六年光景;他想不到,中山国将在自己故去后短短十几年间就遭灭顶之灾;他想不到,自己统领的如此强盛的国家,将在历史上只留下只言片语的记录,成为“谜”一样的国度;他更想不到,恰恰是这件酒壶以及自己墓中的其他陪葬物,令他拥有的中山国在多年后重新被后人认知!中山王墓铜方壶年出土的中山王鼎是出土的九件升鼎中的首鼎,通高51.5厘米,最大直径65.8厘米。按照旧制,只有王才有资格使用九件升鼎,九鼎的发现,不仅证明了当时中山国的强大,也表明中山国已经接受中原的礼制。但专家研究发现,中山国出土的九鼎同中原各国不尽相同,并非同时制成的原配中的一套,这说明身为当时国君的中山王对于礼制执行得不太严格,另外,鼎一般作为礼器用于陈设牲肉,但中山王鼎却有烟火烧烤的痕迹,这也说明中山国在当时处于游牧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期。中山王鼎铭文详细记述了中山国讨伐燕国,开辟疆土的事件。主要赞颂中山国相邦司马赒率师伐燕之事,并谴责燕王哙让位于燕相子之,叮嘱嗣王警惕此类事件在中山国发生。司马喜,一作司马熹,又作司马憙,中山铭文作司马赒,皆同音字的假借。卫国人,任中山相邦,为中山国中山成公、王、中山王(妾子)犒三朝大臣。而中山胤嗣圆壶的发现亦十分重要。它上面的铭文是嗣王为先王写的一篇悼词,除歌颂先王的慈爱贤明外,也记载了四位先王的庙号(文、武、桓、威),这些信息殊为难得,使考古学家们将六代中山王系有机衔接了起来。因为在墓中有鲜虞族的器具,所以有些考古学者推断中山国最早是由北方民族鲜虞人所建立。可见当时中山国的文化交流呈开放式的状态,中原文化已经植根于宫廷与民间。另外,在中山王墓出土的文物中,酒器所占比重不少,且体量硕大,这也印证了中山国出好酒的记载。这两壶出土于中山王墓中的最古老的酒,它不仅为研究中国酿酒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并与盛酒器相结合,也为研究当时的用酒制度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其实,当年把自己攻燕的战功铭刻于鼎、方壶的中山王不知道,正是他标榜的攻燕的“战果”,树立了燕国这一北方新的死敌,再加与南方有世仇的赵武灵王已经开始了针对中山国的“胡服骑射”改革,外患凸显;而中山王宠信奸臣,终日饮酒寻欢,修宫殿、建陵墓,大兴荒靡之风,致使“战士怠于行阵”“农夫惰于田”,内忧连连。至公元前年,中山国再度覆灭。(酒的传说)这两壶琼浆玉液,为历史上有关中山出美酒的记载增添了实证,更渲染了中山美酒的神秘色彩。东晋干宝在《搜神记》中曾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个叫狄希的中山人,善酿酒,饮之,可醉千日。名士刘玄石嗜酒,登门求饮。狄希便给了他一杯酒。玄石一饮而尽。回家后他就醉死过去,家人以为他真的死了,便痛哭一场将他埋葬。三年后,狄希算计着刘玄石应当酒醒就前去看望。家人挖坟破棺,果然见玄石方醒,而前往接玄石的人又被玄石喷出的酒气冲入鼻中,也都醉卧了三个月。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却反映出古中山酒确实有着很高的声誉,至少在晋代,故事中说的“千日醉”肯定名气极大。狄希酿酒西晋左思在《魏都赋》中也赞叹:“醇酎中山,沉湎千日。”相传“后稷稼穑”“嫘祖养蚕”,那谁又是最早的那个“酿酒人”呢?杜康为中国史传的“酿酒始祖”,根据不同地区的民间传说,造酒圣人杜康又有黄帝大臣、夏代国君、以及汉代杜康之说。传说杜康是舜的儿子,专门负责管理粮食。粮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储藏在山洞里,山洞阴暗潮湿,时间一久,粮食全部腐烂了。杜康开始苦思冥想储粮的方法。这一天,杜康来到树林里,发现了几棵枯死的大树,只剩下空荡荡的树干。杜康灵机一动,把粮食全部倒进了干燥的树洞里。过了一段时间,杜康来到树林里查看粮食,他惊奇地发现:储粮的枯树前,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野猪、山羊和兔子,一动不动,好像死了一样。他连忙走近看个究竟:原来盛粮的树干裂开了几条缝,由里向外不断渗水。看来,这些动物是舔吃了这水才躺倒的。可这究竟是什么水呢,杜康凑过去一闻,只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他不禁尝了几口,顿觉神清气爽。后来,杜康把这香水带回家,请舜品尝。舜一喝,觉得是有点香,但很涩,这么涩的东西怎么喝?舜就命令杜康去造一种饮品,限令一年完成,完不成就要杀头。杜康一时也没有头绪,就喝了点树洞里带回来的水,喝完后,晕晕乎乎地就睡了。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告诉他,树洞里渗下的水还差点东西,九天后到西边的大榕树下,在酉时前会遇见三个人,取每人的一滴血加在里面就可以成功。杜康过了九天就到西边的大榕树下等,先等来了一个白面书生,书生听了原委,就割破了手,给了一滴血;接着又等来了一位武士,武士也非常豪爽地给了一滴血;可再也没有人来,眼看酉时就要到了,杜康回头一看,大榕树下还睡着一个傻子,没办法了,他就在傻子手上取了一滴血。杜康加了血后,果然造出来好喝的饮品。拿给舜喝,舜觉得很好喝,就问这叫什么东西,杜康想了想就说我等了九天,才成功,就叫酒吧。酒字怎么写呢?是酉时前取了三滴血造成的,就在酉字前加三点水吧。所以现在人们喝酒时,刚开始还比较斯文,那是书生的血在起作用;酒过三巡后,就开始大干了,那就是武士的血在沸腾;喝到最后,就抢着喝了,那不就是傻子了嘛。(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