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 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问题
知识点2 常见物质的除杂
四、回顾高考
1.
A
答案选A。
2.
B
3.
B
能够发生喷泉实验,需要烧瓶内外产生明显的压强差;产生压强差可以通过气体溶于水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发生反应消耗气体产生压强差,据此分析。
A.由于硫化氢气体和盐酸不发生反应且硫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烧瓶内外压强差变化不大,不会出现喷泉现象,A错误;
B.氯化氢可以和稀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发生反应,使烧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能够出现喷泉实验,B正确;
C.一氧化氮不与硫酸发生反应且不溶于水,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现象,C错误;
D.二氧化碳不会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实验,D错误;
故选B。
4.
D
A项、若关闭K时向烧瓶中加注液体,会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苯和溴混合液不能顺利流下。打开K,可以平衡气压,便于苯和溴混合液流下,故A正确;B项、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溴溶于四氯化碳使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故B正确;C项、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故C正确;D项、反应后得到粗溴苯,向粗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其中溶解的溴,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向有机层中加入适当的干燥剂,然后蒸馏分离出沸点较低的苯,可以得到溴苯,不能用结晶法提纯溴苯,故D错误。故选D。
5.
A
6.
A
A、氯气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碳酸氢钠,不能制备次氯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选;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双氧水的分解,因此可以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选;C、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与乙酸乙酯不反应,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选;D、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可以制备二氧化硫,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选;答案选A。
7.
D
A、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正确;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B正确;C、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实现分离,C正确;D、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不能通过蒸发实现分离,D错误。答案选D。
8.
B
9.
B
A.锌粒与加入的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形成锌铜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选项A正确。B.用盐酸滴定碳酸氢钠溶液,滴定终点时,碳酸氢钠应该完全反应转化为氯化钠、水和二氧化,此时溶液应该显酸性(二氧化碳在水中形成碳酸),应该选择酸变色的甲基橙为指示剂,选项B错误。
C.用铂丝蘸取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说明该盐溶液中一定有Na+,选项C正确。D.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选项D正确。
10.
B
12.
B
A、酸式滴定管的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所得到的盐酸体积大于20mL,故A错误;B、碘易溶于酒精,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故B正确;C、湿润的pH试纸会将溶液稀释,测定结果会产生误差,故C错误;D、称取KMnO4固体0.g,放入mL容量瓶中,不正确,要在烧杯中溶解固体,冷却后的溶液用玻璃棒转移到容量瓶中,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
15.
D
A、浓硫酸稀释应该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故错误;B、实验后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倒吸,故错误;C、气体产物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否则氯化氢气体不能除去,故错误;D、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在下层,所以先从下口倒出有机层,再从上口倒出水层,故正确。
五、预测
1.
A
A.金属钠或钾能与空气中的水或氧气反应,没用完的钠或钾要放回原瓶,避免一些安全隐患,故A正确;
C.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橡胶的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烯,烯烃类因含碳碳双键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溶液会与橡胶中的碳碳双键反应,所以高锰酸钾溶液不可以盛装在碱性滴定管中,故C错误;
D.皂化反应结束后的混合液中加入饱和食盐水,硬脂酸钠会以固体形式析出,应再通过过滤操作分离出硬脂酸钠,故D错误;
故选A。
2.
C
A.实验开始时应先排除装置内的空气,然后点燃酒精灯,否则会因有氧气和氢气发生爆炸,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而氢气不溶于水,所以若稀硫酸和锌粒产生的H2足够多,能避免检验NH3性质时可能引起的倒吸,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Ⅳ的装置是密封的,所以不能用于气体的尾气吸收,故C符合题意;
故选D。
4.
A
A.蒸馏时应先向冷凝管中通入冷水,再加热蒸馏烧瓶,故A错误;
B.干燥的气体只有溶于水才会显示酸碱性,用pH试纸检验某干燥气体的酸碱性时应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湿润,故B正确;
C.用分液漏斗分液时,眼睛注视分液漏斗内的液面,避免上层液体漏下,故C正确;
D.将NaCl溶液蒸发可使NaCl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故D正确;
选A。
5.
A
A.需要在坩埚中灼烧海带,不能用蒸发皿灼烧,蒸发皿用于加热液体,故A错误;
B.用烧杯溶解固体,故B正确;
C.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称为过滤,故C正确;
D.用KSCN溶液检验Fe3+离子,故D正确;
故选:A。
6.
B
A.灼烧海带应该在坩埚中进行,而不应该用蒸发皿,故A错误;
B.抽滤能加快过滤的速度,操作③使用抽滤装置比用过滤装置效果好,故B正确;
C.水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该实验的萃取剂,故C错误;
D.操作⑥为蒸馏,应该用直形冷凝管,为避免液体残留、不可选用球形冷凝管,故D错误;
答案选B。
7.
C
A.该工艺中上清液属于溶液、絮凝沉淀属于胶体、含磷、氟污水属于浊液,故A正确;
B.含有大量磷元素的污水进入河流会使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华,故B正确;
C.“调整pH”时若加入过量NaOH,过滤后上清液中仍有大量氢氧化钠,有强碱性,不能达标排放,故C错误;
D.烧杯、玻璃棒、漏斗用于过滤,胶头滴管用于调整pH,故D正确;
故选C。
8.
D
D.若用足量溴水代替品红溶液,足量的溴水能吸收二氧化硫,装置d中无明显现象,故D错误;
答案为D。
9.
A
A.制造玻璃时需要石灰石和二氧化硅反应得到硅酸钙;水泥生产中石灰石可以起到凝结作用;炼铁时能够与铁矿石中的熔点很高的脉石(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盐而除去,A正确;
B.用水吸收三氧化硫会形成酸雾,所以为防止形成酸雾,接触法制硫酸时常用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B错误;
C.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所以制备金属钠应电解熔融氯化钠,C错误;
D.工业制硝酸时,氨气和空气在热交换器中进行加热,在转化器中催化氧化,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0.
B
C.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可用少量酒精对晶体进行洗涤,酒精易挥发,迅速带走水分,以除去附着在晶体表面的水分,选项C正确;
D.为增强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常对其进行酸化,酸化时常使用稀硫酸而不采用盐酸或硝酸,因高锰酸钾会氧化氯离子,选项D正确;
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