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人的吃食非常丰富,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战国时期,屈原写过一篇楚辞,里边就列举了大量的珍馐美味,所以到了秦朝,这些食物经过升华,品类之丰富,味道之鲜美,较战国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屈原写到:
稻粢穱麦,挐黄粱些。大苦咸酸,辛甘行些。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胹鄨炮羔,有柘浆些。鹄酸臇凫,煎鸿鸧些。露鸡臛蠵,历而不爽些。粔籹蜜饵,有餭些。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浆些。归反故室,敬而无妨些。——《楚辞·招魂》
看了这些美味佳肴,我们有何感想?恐怕里边有好多东西我们当代人也没有吃过吧!当然,屈原写的这些东西是如他这样的贵族人家才能享用得起的,但是我们从中也能对当时古人整体饮食窥探个大概。在屈原另一篇楚辞《大招》中,同样罗列了琳琅满目的美食,这里不在例举,总之,战国乃至秦代人餐桌要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得多。
不过,当时吃不到葡萄、西瓜、玉米、辣椒、黄瓜、土豆等果蔬,这些东西都后来才传入中国的。葡萄是汉武帝时期培育出来的,差不多推后了一百年;西瓜到五代十国才有;辣椒和玉米还需等到明朝末年。但是当时中国土生土长的果蔬就非常多了,比如枣、栗、榛、柿、瓜、桃、李、梅、杏、山楂、梨、菱、棋、葵、芹、菖蒲、蕨等等。
那时的主食主要有黍、稷、稻、麦、麻、豆等几种。黍、稷是当时人们普遍食用的主食,尤其是稷,那是五谷之长,其中品质最好的黍、稷也称“嘉谷”,也就是俗称的“小米”。
在南方主要吃稻,北方吃麦。关于吃麦,历史上还是一个啼笑皆非的故事。说晋国(今河北北部及山西一带)国君景公一直很想吃麦饭,只是下人做好刚端上来时,他突然肚子难受,于是便跑去厕所腾肚子,结果掉了茅坑给淹死了,麦饭也没吃成。
麻在当战国之前称“菽”,茎能做绳子,所以食用价值要低于经济价值。至于大豆,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开始种植了,只是要吃豆腐也需等到西汉时期。
那时肉食也相当丰富,因为当时没有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一说,比如犀牛,白鳍豚等都能吃到。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上说,猩猩的唇、獾獾的脚掌、燃鸟的尾巴肉、述荡的手腕肉、弯曲的旄牛尾巴肉和大象鼻子等,这些兽肉最为美味可口。鱼类则是洞庭的鳙鱼、东海的鲕鱼、醴水的一种叫朱鳖的鱼以及萑水的鳐鱼。以上这些东西,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吃过。
秦代平民也有肉吃。那个时候猪、羊、牛、马、鸡、鸭等被驯养成了家畜,只是数量不如现代多,但吃肉需求也能保证,比如猪肉就很平常了。
当时,最常吃的蔬菜就是葵和芹了。葵有冬葵、荆葵、菟葵、蔠葵、戎葵等之分,既有野生,也可栽培,我们现在常吃的是冬葵。芹,是指如今的水芹,而不是胡芹。另外还常吃菖蒲、荷(藕)、芥、葑(曼青)、菲、韭、山葱、山蒜、蕨菜、荼(苦荼)、笋、荇菜、薇等蔬菜。
秦代的烹饪料理方式也很讲究,有炙、炮、煮、蒸、煎、脍、渍、醢、脯、熬、羹等等。
炙是将食物或生肉架火上烧烤,但需要事先洗净或腌制;
炮则是连皮毛带肉用泥裹了一起烤如同烤叫花鸡、烤乳猪一样。
煮、蒸、煎,这三种烹饪方式和现在差不多,所不同的只是煎用动物油脂。
脍,主要是制作鱼片用的方法,也可用于牛、羊及鹿肉等。
渍,就是选新鲜牛肉,将上面的血管和筋膜剔除干净,然后切成薄片,放入美酒中浸泡一夜,第二天就能吃了,吃时一般会蘸醋或酸梅汤。
醢,就是酱,种类十分丰富,既可以醢肉,又可以醢果蔬,比如牛醢、鹿醢、鱼醢,梅醢、桃醢、豆醢等,特色点儿的还有赢醢、卵醢、蚳醢等。赢醢就是用田螺做的,卵醢就是鱼子酱,只是做法和现代人不一样。蚳醢就是用蚂蚁的卵或幼虫加调料制成的酱,这个现代人很少吃到,即便当时也是帝王才能享用。
脯就做肉干,比如鹿脯、羊脯、牛脯、桃脯等。
熬不是如今的大烩菜,而是把牛、羊、鹿、猪等动物的肉去掉皮、筋骨、膜和血管,然后将其捣烂,再用桂皮、生姜、盐等调料腌制,最后放在芦苇编的帘上晒干。等吃时候再醢煎一下,或是捣软就可以了。
羹在秦代很受欢迎,且比较普及,上至帝王,下到百姓都是饭桌常备。羹就是把肉或者菜切碎,加些谷物和调料一起煮,直到熟烂浓稠。类似于如今我们熬八宝粥,只是古人多用到各种肉为原料。
吃饭肯定离不开酒,秦代人同样有“无酒不成席”的讲究。酒在春秋时期就很盛行了,中山国的酿酒技术最高,后被其他国家借鉴吸收。当时的酒文化就非常浓厚,于是衍生出了许多繁琐的饮酒规矩礼节。只是当时的酒不是如今的蒸馏酒,所以度数不高,但喝多了也能尽兴及耍酒疯。
最后是茶,茶是现代人餐桌上的标配,但秦朝时饮茶之风还不盛行,所以茶在当时可以忽略。
自古,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秦代人吃得不比我们差,而且绿色食品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