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国葡萄酒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一大批新型葡萄酒厂建立,葡萄酒产量快速增长,干型葡萄酒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葡萄酒产品标准出台,行业秩序逐步建立,葡萄酒科研教学单位设立,国际交往进一步扩大。因而,成为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年开始,我国相继建成了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酒公司()、新疆鄯善葡萄酒厂()、河北沙城长城葡萄酒公司()、甘肃武威葡萄酒厂(,今甘肃莫高)、宁夏玉泉葡萄酒厂(,今宁夏西夏王)、河北昌黎葡萄酒厂(,后为华夏葡萄酒公司)、北京龙徽葡萄酒公司()、山东威龙葡萄酒公司()。葡萄酒类型从原来的甜型葡萄酒为主,发展为半干、干型,白、红,起泡等多种类型。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干白、半干白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干红风行,干型葡萄酒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葡萄酒产区也从东部向中西部发展。其间,青岛华东()、山西怡园()、河北朗格斯()等酒企则开始探索中国葡萄酒的小规模、精品化生产之路。20世纪末建成的新疆新天葡萄酒公司、宁夏银广夏葡萄酒公司是西部产区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葡萄酒公司。至20世纪末,全国葡萄酒产量达到20.19万t。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先后两次集中地从西欧、美国引进了优良葡萄品种和新品系,除了传统的赤霞珠、美乐、霞多丽、雷司令外,还有西拉、歌海娜、马瑟兰、黑品诺、白诗南、白玉霓等;同时,我国科研人员也陆续选育出了适合中国风土及市场需要的葡萄品种,如烟-73、烟-74、北醇、双优、北冰红等,也得以推广和应用。应该说,从年张弼士创办张裕,引进欧洲品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引进苏联、东欧品种,到80年代开始引进世界广泛栽培的优良酿酒品种,到90年代及21世纪的近20年,引进优良新品系及特色品种,每一次品种的引进及适应性试验的成功,都推动了我国葡萄酒质量的一次提升。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国食品发酵研究所联合长城酒厂、昌黎酒厂分别实施轻工业部的“干白葡萄酒新工艺研究”和“葡萄酒生产新技术试验”技术项目,开展了品种适应性试验、酿造新工艺、稳定性技术研究等,分别研制出了龙眼干白葡萄酒、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年,轻工业部发酵所主持的“干自葡萄酒新工艺研究”,荣获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新产品开发、葡萄酒质量提升、行业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从欧洲、美洲引进先进的酿造设备。年,陕西丹凤葡萄酒厂从法国、阿根廷引进全自动发酵设备。年,张裕公司从法国引进四台壶式蒸馏锅,用于提高白兰地的质量。年,张裕从欧洲引进了一条时速瓶的全自动灌装线,年建成了3万吨的原酒发酵厂,并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前处理设备、过滤设备等。这些代表性项目的建成,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葡萄酒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年,干红葡萄酒有利于健康的宣传,为“干红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南到北,干红葡萄酒市场需求大增,导致国内出现红葡萄原料短缺的现象。国外酒商不断进入中国,大量国外葡萄酒进入国内。葡萄酒消费的快速启动,引来了又一轮中国葡萄酒投资的热潮,蓬莱、昌黎等葡萄酒产区就是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的。至年,全国葡萄酒产量达到25万吨。
年,轻工业部颁发了第一个葡萄酒产品标准《葡萄酒及其试验方法》(QB-),填补了中国葡萄酒产品标准空白,结束了我国葡萄酒长期缺乏标准的历史。随着产业的发展,年,我国第一个全汁葡萄酒国家标准GB/T出台,取消了含汁量50%以下葡萄酒的生产,促进了葡萄酒从甜型酒、半汁酒向干型酒、全汁酒的转化。年,西北农业大学设立葡萄栽培与酿酒专业,年发展成为葡萄酒学院,并引入法国先进的教学及实践体系,成为中国第一个涵盖葡萄、葡萄酒、工程学、管理学四个主干课程群的、专门培养葡萄与葡萄酒技术人才的学院。之后,分别有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设立葡萄与葡萄酒专业,为葡萄酒行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逐步建立了葡萄酒标准体系及工艺技术体系,产品质量不断改进提升。
年,因为张裕公司,烟台被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授予“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城”称号,成为首个、目前仍是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酒城。年,国家葡萄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烟台挂牌成立,标志着葡萄酒的质量管理纳入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年更名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制度正式确立,迈出了国内葡萄酒接轨国际惯例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