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现象描述类参考答案

例1

(1)2Ag++SO32—=Ag2SO4↓

(2)①加入稀硫酸后,有红色固体生成;②a.HCl和BaCl2溶液。

b.在I-的作用下,Cu2+转化为白色沉淀CuI,SO32-转化为SO42-

(3)①Al3+、OH-

②a、,b、V1明显大于V2

(4)还原性、水解溶液显碱性;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

(1)实验Ⅰ中0.2mol·L1Na2SO3溶液饱和Ag2SO4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2SO3,离子方程式为2Ag++SO32—==Ag2SO4↓。

②分析实验流程知实验原理为2Cu2++4I-==2CuI+I2、I2+SO32-+H2O=SO42—+2I-+2H+,SO42-+Ba2+==BaSO4↓,则

a.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b.证实沉淀中含有Cu+和SO32的理由是棕黄色沉淀与KI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uI),证明含有Cu+,白色沉淀A为硫酸钡,证明含有SO32—。

(3)①根据题意可知实验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

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氢氧化铝。

②a、铝的酸式盐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的含量大于氢氧化铝,所以反应应该设计一个定量对比试验,根据白色固体消耗氢氧化钠的量不同来证实假设ⅱ成立,即实验方案设计步骤二为:

,且V1明显大于V2,可说明沉淀中亚硫酸根存在于碱式盐中。

(4)根据实验白色沉淀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亚硫酸盐具有还原性,另外亚硫酸根水解呈碱性。根据实验现象可得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盐的性质和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1

(1)便于液体(或乙酸酐)能够顺利滴下放热

(2)水(或NaOH溶液)烧杯中液体倒流

(3)测定洗涤后水相(层)的pH

(4)②③

(5)65%(或65.1%或65.08%等)

(1)实验中使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加液体的目的为平衡压强,便于液体(或乙酸酐)能够顺利滴下。从步骤1的操作中可以看出,需要严格控制滴加速率,必要时用冷水冷却,说明苯与乙酸酐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答案为:,便于液体(或乙酸酐)能够顺利滴下。放热

(2)用于吸收HCl气体的烧杯中,可以使用的液体为水(或NaOH溶液);若其中的倒扣漏斗全部浸没于液体中,则吸收气体时会发生倒吸的现象。答案为:水(或NaOH溶液);烧杯中液体倒流

(3)该实验中检验“水洗至中性”的方法为测定洗涤后水相(层)的pH答案为:测定洗涤后水相(层)的pH;

(4)已知沸点:苯80.1℃、石油醚30~80℃、苯乙酮℃。该实验的蒸馏操作中,蒸出石油醚和苯时,应使用的冷凝管为直形冷凝管,蒸出苯乙酮时,为了防止炸裂,应使用的冷凝管为空气冷凝管;答案为:②③

(5)8mL纯净苯的质量为0.88g/mL×8mL=7.04g,其物质的量为7.04g÷78g/mol=0.09mol,苯乙酮的物质的量为7.04g÷g/mol=0.mol,该实验的产率为0.mol÷0.09mol×%=65%。

2

(1)Ⅲ;(2)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放热;(3)①产生气泡,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烧杯里的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②可能是放热反应;某些物质(如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但不是放热反应③硝酸铵(4)Ⅰ或(Ⅱ);放热

(1)装置Ⅰ可通过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的变化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装置Ⅱ可通过烧杯中是否产生气泡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装置Ⅲ只是一个铜与浓硝酸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水吸收的装置,不能证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2)Ba(OH)2与硫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3)浓硫酸、硝酸铵溶于水有热效应,但不属于化学反应。(3)方法①:选择上述装置Ⅰ(或Ⅱ)进行实验,Ⅰ装置右边U形管中左端液面降低,右端液面升高(或装置Ⅱ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方法②: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脱脂棉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放出大量热,使脱脂棉燃烧,证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5

(1)③加入过量稀盐酸④出现乳黄色浑浊⑤(吸)取上层清液,滴入BaCl2溶液⑥产生白色沉淀

(2)①烧杯容量瓶刻度

②蓝色退去95.0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