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汾酒战略目标开启跻身第一阵营三

一款高端白酒,其价值在于酒的品质和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而非价格所能标榜。

汾酒博物馆一角

  近两年,随着资本市场的看好,中国的白酒行业涨声一片,长时期低迷的山西汾酒也随着改革的深入,呈现了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元旦前的经销商大会上,新帅袁清茂董事长提出“十四五”跻身行业第一阵营和“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目标。

  这是汾酒人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要知道,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90年代,山西汾酒一枝独秀,稳稳占据中国白酒半壁江山40年,以质赢人,以德服人,是名副其实的“汾老大”。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深思索。

  01.

  自年国家放开白酒定价权后,茅台、五粮液开始大幅度涨价,而汾酒却坚持走亲民路线,“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名酒”。

  特别是年那个令汾酒人防不胜防的春节,给了汾酒最致命的一击。山西省文水县不法分子王青华用34吨甲醇加水后勾兑成散装白酒,出售给了山西朔州的几个个体户批发商。正逢春节,家家宾朋满聚,喜庆团圆,短短数日,这批假酒造成27人死亡,人中毒入院治疗,伤亡之惨重,影响之恶劣,令全国上下对山西白酒一片恐慌。

  整个山西白酒行业都因此受到了牵连。本来与假酒毫无关系的汾酒也因为来自山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冲击,不得不紧缩销售退守山西,从行业第一的宝座跌落。

  中国白酒第一股,这个承载了无数辉煌的称号,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慢慢离汾酒而去。

  作为曾经的“汾老大”,已经在二线品牌沉寂多年。

  要说汾酒的亲民路线,是汾酒的慷慨、大方与接地气,是对汾酒文化的弘扬与继承,也是汾酒给国人带来的福利。那么,茅台、五粮液打的便是另一架算盘,那就是价格牌、心理战。

  酒,依然是那个酒,但价早已不是那个价。“一文价钱一文货”,在消费者心里,价格成了价值的对等标签。

  坊间流传的一句话叫做“买好酒的喝不上,喝好酒的不用买”,什么酒是好酒?没喝哪能知道,便宜的没好货,捡贵买的呗。在中国这个礼仪国度,礼尚往来重面子,送人捡价高的拿,你一来我一往,就这样“炒”起来了,有时还竟然一瓶难求,高价格“炒”起了高端品牌。

  就如曾经号称“九五至尊”的天价“南京牌”香烟,真的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嘛?我想事实也许并非如此。这样的炒作,只是更多地助长了腐败堕落的不良风气。

  高端酒的炒作,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社会的不正之风。

  “老百姓喝得起的名酒”,没人去“炒作”。哪怕品质再好,因为价格不高去送人,总是有失面情。

  殊不知,酒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

  在当今反腐的高压态势下,靠“炒”撑起的酒业帝国大厦,就像已然炒成泡沫的房地产一样,一夜之间兴许会浑然坍塌。

  其实,在那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年代,作为行业老大,汾酒的一举一动总会受到国家、行业、消费者的   “汾老大”付出的代价与伤痛,又有谁人知?

  真相过后,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秆秤。有时候,“心理上的老大”远比“现实中的老大”的位置会更高、更稳、更长久。

  02.

  有人说,一瓶高端白酒,消费者买的不再是一瓶酒,而是它的品牌和背后故事所蕴含的价值。

  价格就是价格,有时并不能代表品味与价值。汾酒虽然走的是亲民路线,但汾酒的品质中外可鉴,汾酒的文化贯通古今。汾酒的性价比无人可及。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汾酒的酒文化故事源远流长。

杏花村仰韶文化遗址

  黄河、汾河滋养的汾酒文明,最早已追溯到了仰韶文化。杏花村仰韶文化遗址,活灵活现地展现给世人汾酒有着六千多年的亘古文明,世代传承着清香美酒的独家秘笈源远流长,不是哪一款白酒的历史跨度可以比拟的。

  说起汾酒的历史,在中国家喻户晓;提起它的故事,五湖四海天下闻名。

  早在六千年前,山西杏花村就已经开始了酿酒活动,这里出土的每一件酒器、酒具,都饱含着酿造美酒的古老记忆。

  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就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推崇而一举成名,并被载入二十四史。

  晚唐大诗人杜牧的千古绝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使汾酒再度成名。

  清朝乾隆皇帝的钦笔御批,同样是汾酒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荣获甲等大奖章,使汾酒成为酒品至尊。

  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被冠以“国家名酒”头衔,汾酒成为四大名白酒之一。

  从年到年山西汾酒连续六年全行业经济效益第一,并蝉联了五届“中国名酒”称号,是中国白酒中产量第一个突破万吨的企业,也是第一家A股上市的中国白酒企业。

  一桩桩,一件件辉煌的荣耀,印证着汾酒滔滔不绝的华夏文明,也给汾酒披上了六千年的贵族身份……

  六千年的精粹谁人能比?

  再看看山西汾酒为全国白酒做出的贡献:

  明清晋商纵横捭阖,称雄中国商界余年。随着晋商汇通天下的步履,汾酒的独特技艺和清香文化传遍大江南北,奠定了杏花村白酒祖庭的至尊地位。

  民国《徐沟县志》载:清代“东三省、山东、察、绥、甘各省地方,凡产有高粱、豆、米原料者,无不多有晋师制酒店,谓之烧锅”。

  凤翔西凤酒,工艺是在清香型白酒基础上演化而来,传说“山西客户迁入,始创西凤酒。后客返原籍,土著始自酿酒”。

  在甘肃天水,晋商开的元兴恒商号,专门生产汾酒。

  青海西宁威远堡青稞酒,传是晋商以汾酒工艺始创,致“威远烧酒,闻名远近”。

  河南是晋商贸易重点地区,设有制曲作坊,“每至收成,晋商携其厚资,在各码头集镇开坊踩曲”。

  江苏《泗洪县志》载,乾隆时,山西太谷酿酒师贺德全,以杏花村酿酒法,酿得双沟大曲。

  光绪三十年(年)孙中山由法赴日,黄兴在东京的餐馆接风,特别点了孙中山爱喝的汾酒,称“今日共饮祖国名酒,他日必推翻帝制”。

  《湖北通志》载:“武昌酒近通行者惟汾酒、南酒。”江西名酒“四特酒”,清光绪年间,江西樟树娄源隆酒店,融汾酒工艺酿出优质白酒,在酒缸书四个“特”字,形成“四特酒”。

  现在的“白酒老大”贵州茅台酒与山西汾酒也有割舍不断的历史渊源。

  民国二十八年编《贵州经济》载:“茅台酒之沿革及制造,在清朝咸丰以前,有山西盐商某,来茅台地方,仿照汾酒制法,用小麦为曲,以高粱为原料,酿成一种烧酒。”

  《祖国的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年版)称:茅台酒“清朝时山西人经商于茅台镇,依汾酒制法而兴”。

  《中国大百科全书》之《中国地理》载:“山西盐商利用汾酒酿造方法在茅台酿酒成功。”

  这就是山西汾酒为中国白酒的源远流长与兴旺发达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这就是汾酒的品牌和背后故事所蕴含的价值!

  汾酒的现实价值就在于让老百姓花不多的钱,就能喝上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酒。

杏花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酿造器具

  03.

  汾酒人,书写了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的教科书。固态制曲、固态发酵、固态蒸馏、清蒸清烧、一清到底的白酒工艺是汾酒人发明的。年前,汾酒人就已经掌握了蒸馏技术,从定酿酒原料、原粮粉碎、辅料选择水分、蒸粮、冷散、加曲、入缸温度、入缸发酵、发酵周期、发酵控制、蒸馏流程控制、流酒流程控制以及制曲原料选择、原料配伍、制曲工艺、曲品质量品评与控度等等涉及到白酒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形成了一套固定、成熟的标准。这一套标准成为中国大曲白酒生产的最早、最权威的教科书。

  其他品牌的白酒,大都是在汾酒久远流淌的长河中配生出来的枝节细流,只不过因地域不同,土壤、水质、温度、湿度、原料等酿造环境的变化以及制作工艺的调节而形成了酱香、浓香等区别于汾酒清香型的不同口味。

  蒸馏对白酒制作工艺的改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迄今为止,汾酒的蒸馏技术还是登峰造极,为其他酒企望尘莫及。难怪汾酒人自豪地说:我们的高粱只蒸两次,其他企业都要七八次,说明他们的工艺不精致。诚然,中国白酒一次能蒸馏出78度的酒,也只有汾酒了。

  汾酒是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汾酒是中国白酒产业的奠基者,是传承中国白酒文化的火炬手,是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的教科书,是见证中国白酒发展历史的活化石。正因杏花村如此悠久的酿酒历史,才形成后世精湛的酿酒技术,并孕育出了今天灿烂辉煌的汾酒文化。

  试想,如果没有上世纪年的朔州假酒案,也许山西汾酒的至尊地位至今还是无人能撼动!如果没有“做老百姓能喝得起的名酒”的胸怀,也许山西汾酒的销售额与茅台、五粮液不会有如此差距!

  24年前的假酒风波,已然将汾酒无情地拖入了历史的最低谷,成了那起假酒案最大的受害者。虽然假酒案的始作俑者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可在当时信息不太畅通的年代,谁又能给山西汾酒正名呢?而今,不甘沉沦的汾酒,又已做好了准备,正向着白酒的第一阵营发起冲击。

  装得下委屈,撑得住压力,耐得住低谷,压得稳巅峰——这才是做“老大”的格局,也是“老大”东山再起的资本和力量源泉。

  “汾酒得民心失高价”,既是责任,也是担当。晋商之所以能驰骋商界年,靠的就是这种大局意识,靠的就是流淌在血液里家国情怀。

  山西汾酒“十四五”提出了“”战略,即:6,实现白酒板块、大健康产业板块、产业链板块、文化旅游板块、产业基金、白酒机加工板块等六大板块清晰定型,协同发力;6,实现诚信酒都、人文酒都、智慧酒都、开放酒都、绿色酒都、幸福酒都等六大酒都构建出雏形;4,到年实现酒类销售收入亿元;15,职工平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

  如今的山西汾酒,风清气正,改革正酣,有近20万亩的无公害绿色原粮基地,成了最安全可靠的“第一车间”,实现了%原粮供应,再加上把传统酿造手法与科学超前的理念和先进的加工工艺相结合,使得品牌结构更合理、产品质量更优质、销售网络更科学、企业管理更夯实。

  汾酒的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三分天下定能必有其一。

汾酒沁县绿色无公害原粮基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