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我们要做到最好青海日

工作人员正在将无水氯化钙产品打包装车。

时至3月,戈壁深处已是大地回暖,筑巢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大大小小企业也陆续开工生产。伴随着“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号角的吹响,一座座现代化工厂里传来隆隆机声、焊花飞溅,到处洋溢着只争朝夕的拼劲、干劲,纷纷投入到了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

3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德令哈市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德令哈工业园内,顺着园区里的主干道一眼望去,两侧进进出出的运输车辆交织如龙,有不少企业门口已经排成了长长的队列,不远处的一个个烟囱冒着白烟,紧张的投产正在进行中……

随后,我们来到了位于园区东北角的青海金峰实业有限公司内。同样,这里也是一副忙碌的场景,在厂区里面的仓储中心,叉车师傅正有条不紊地将一排排氯化钙袋装成品入库装车。

青海金峰实业有限公司是德令哈工业园里的循环经济规模企业之一。其生产的氯化钙产品主要依托德令哈地区纯碱生产企业排放的废液为原料,实现年产无水氯化钙9万吨;生产精制环保融雪剂氯化镁1万吨,年产值达万元。

过去,德令哈地区拥有多家纯碱生产企业,纯碱废液大多经过污水处理后进行自然蒸发处理,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每天会有万立方米的纯碱废液被排放,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而随着纯碱产量和效能不断提升,每年进行废液回收处理的成本也不断增长,有些纯碱生产企业每年光运输纯碱废液就达多万元,成为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环。

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把劣势变为优势。原本作为废液直接排放的纯碱废液如今却成了下游企业作为原料进行产品加工的经济增长点,而且经济效益正在不断增长当中。

到现在,青海金峰实业有限公司的氯化钙生产线已从年投产时的年产5万吨,提升到了现在的年产9万吨,年处理纯碱废液达万立方米,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上下游产业对接,形成了循环辐射的产业链条。

在公司副总经理张有成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这个将纯碱废液变“宝”的年产9万吨无水氯化钙车间内,在产品流水线上一颗颗饱满的球状氯化钙晶体被装入包装袋内,紧接着再由员工进行封装入库操作,整个流水线在全自动系统的控制下一气呵成。

“我们主要是通过干燥浓缩工艺从纯碱废液中提取氯化钙产品,再进行加工成球状氯化钙产品,既解决了上游企业排放废液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同时还给下游企业提供了生产原料。”张有成向记者介绍道。

张有成接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本这些纯碱废液排放后一文不值。但通过我们的加工成氯化钙产品,一吨价值可达美金,不论是经济还是生态效益都相当可观。

走出年产9万吨的无水氯化钙车间,记者在厂区中心位置发现两座硕大的水池,从远处望去如同碧波荡漾的湖泊。

原来,这两座水池是该公司发挥自己循环发展的优势,为达到循环经济的目的所修建的循环水池。公司将氯化钙生产过程中剩余的蒸馏水、冷凝水通过管道排入水池进行循环处理,每年可节约30%的工业用水。

除此之外,公司还将氯化钠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副产品氯化钠(盐),作为防腐剂生产原料销售给青海乌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产生的炉渣及粉煤灰,作为水泥生产原料销售给海西化工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循环经济发展是我们企业的立根之本,是国家和政府给予了我们优厚的政策和条件。而只有更加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挑起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才能让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行稳致远。变‘废’为‘宝’,我们要做到最好!”公司总经理邓梁民坚定地说道。

如今,青海金峰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氯化钙及系列产品,不仅实现了变纯碱废液为“宝”,而且通过不断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克服高原地区出现的“闪蒸现象”等多项技术瓶颈,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上升,产品销往美、俄、日、哈萨克斯坦、苏丹等地,仅去年一年实现外汇收入达75万美元。

作者:苏烽来源:青海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632.html